研究揭這年齡層開始肥胖 早死風險激增84% 更易患心臟病/糖尿病/癌症

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的重大誘因,有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在這個年齡層開始肥胖,早死風險最高可激增84%,而且患各種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亦會增加。

研究揭這年齡層開始肥胖 早死風險激增84%

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進行了一項涵蓋62萬名瑞典成年人的研究,持續監測參加者的體重變化,男性參加者平均追蹤期23年,女性參加者為12年。這項研究於今個月在西班牙舉行的「歐洲肥胖大會」上發表,是直至目前為止最大型、最全面探討體重增加對人們各個階段的影響之研究。

研究有何發現?

研究發現:

•人們在17歲至60歲之間每年體重平均增加約1磅。如果從17至29歲就開始變胖,對於健康的影響比起中年發福要嚴重得多,因為會對重要器官造成「累積損害」。

•與較遲才變肥胖的人相比,17至29歲開始肥胖的年輕成年人因為心臟病、幾種癌症、第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而過早死亡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其中男性早逝的風險增加79%,女性則增加了84%。

•30歲以下的人若體重每年增加1磅,就會增加男性早逝的風險24%,女性22%。

•無論任何年齡層的女性,體重上升都會增加因癌症而提早死亡的風險。

•雖然中晚年體重增加也會導致增加提早死亡的可能性,不過程度較小。在30至45歲之間發福,早逝風險增加52%,45至60歲之間的風險則增加25%。

隆德大學首席研究員Huyen Le表示,這項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大多數體重增加往往發生在成年的早期。與人們一般在20多歲開始自己住並更加依賴垃圾食物和即食食品的情況相符。17至29歲是「關鍵的人生階段」,養成健康習慣有長遠的益處。

研究的主要作者、隆德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Tanja Stocks表示,即使20多歲時體重略有增加,如果持續數年,也會顯著增加早逝的風險。人們越早開始健康的生活方式,長壽的機會就越大。

如何為之超重/肥胖?

根據世衞建議,亞洲成年人體重指標(BMI)23-24.9為之超重,25或以上為肥胖。體重指標雖然被廣泛用於衡量肥胖程度,但未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脂肪分布。而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即腹部積聚過量脂肪,是引致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一般亞洲成年人而言,男性腰圍超過90cm(約36吋),女性超過80cm(約32吋)將被界定為中央肥胖。保持均衡飲食和定期進行體能活動,能有效達至及保持適中的體重。

資料來源:《Independent》、《Guardian》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心臟衰竭可自測?醫生教按1部位5秒知風險 易患血栓/腎病/肝病

1類平民食材長壽功效被低估 有效預防癌症/高血壓 每日吃幾多最有效?

俄烏戰爭|烏克蘭:俄軍空襲養老金發放點釀24死

民主黨議員公開裸女不雅信 稱出自特朗普 白宮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