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廖長仁-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5%bb%96%e9%95%b7%e4%bb%81-%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124
最大页数: 13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71577, 7263906, 7257369, 7250012, 7243465, 7236891, 7229879, 7223214, 7215670, 7202950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15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7-07

【評論】分辨真假真有那麼難? 盡基本責任遏失實資訊

【世道仁心】不幸地,在今次聯邦選舉過程中,再次發現有海外勢力利用煽情甚至虛假資訊滲透社區。

不幸地,社交媒體上,還是充斥着似是而非的訊息。

選民是易於傷害的目標

去年5月公布的外國干預公開研訊委員會初步報告中已指出:「破壞對民主和政府的信心,是許多參與外國干涉國家的主要目的」,而且「選民是一個明顯的目標。他們通常被視為易於傷害,並可能成為虛假訊息和干預活動的有效目標」。

當局在今次選舉期間,明顯加強防範,例如樞密院辦公室及負責監控聯邦選舉潛在威脅的安全及情報威脅選舉 (SITE) 工作小組兩度發布,提醒選民,一個與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有聯繫的微信賬號「有理儿有面」,操控信息,以影響本國華人社群對卡尼和自由黨的看法;以及中國利用社交平台Facebook、微信、TikTok、小紅書以及抖音,發起大規模「跨國打壓」行動,目標是當河谷北(Don Valley North)選區的保守黨候選人鄭敬基。

外國干預難以完全阻隔,在資訊發達年代,虛假訊息也難以杜絕;但話說回來,分辨真假,真有那麼艱難嗎?

減低中伏機率有辦法

正如我們難以完全消除街頭襲擊案件,無法100%確保自己永不成為襲擊案受害人,但減少於深夜時分在娛樂場所留連,避免獨自進出治安欠佳區域,不是有助減低成為受害人的機率嗎?

既然知道社交媒體是散播失實訊息的溫牀,不從這些平台收取新聞訊息,不是有助減低中伏的機率嗎?當局既已公布一些平台散播操控民意訊息的情況嚴重,不花時間瀏覽這些平台上的所謂「時事新聞」,不就能減低自己被操控,甚至成為謠言散播者的良策嗎?

這些網上平台的新聞訊息,不少都是從主流傳媒抄來重新包裝。既然是這樣,何不直接到正式的新聞媒體讀取資訊呢?如果有一個訊息,只是某個疑似海外的網上帳號獨家爆料,能輕易信以為真嗎?

別輕視專業規範的重要性

但主流傳媒也有假新聞啊!

首先,從個人角度認為資訊不夠持平的報道,不能直接訴諸為「假新聞」。例如一篇競選報道,訪問了兩個新民主黨支持者,只有一個自由黨支持者,你可以嚴格地認為不夠持平,但不是假新聞。或者一個評論員的角度傾向保守黨,但如果有清楚的理據論證,也不能僅用一句「論者有既定立場」就把評論的分析和結論打發掉。

第二,如果正式新聞媒體受到法律規範,記者有清楚的專業守則依從,仍然擔心欠缺公正持平,那對於不受規管的網上訊息,不應該更小心審視嗎?

這樣說,不是要為主流傳媒開脫(傳媒監察政府,民眾也要監察傳媒),而是作為資訊接收者,必須清楚了解自己接受資訊的水平和心態。

學習淘金  拒做海綿

一個人接收資訊,有認知上(如價值觀、政治立場)和心理上(如恐懼、憤怒)的因素,不實資訊往往充分利用這些因素,繞過人的理性思考,直接煽動情緒,挑撥認同的衝動,令人聽信甚至協助散播謠傳。了解自己的認知和心理傾向,有助防止被人輕易把自己的理性防線瓦解。

專長教授批判思考的Neil Browne和Stuart Keeley指出,批判性思考應該採取「淘金法」,而不是「海綿法」。像海綿一樣汲收資訊和意見,是被動地累積知識,缺乏選擇接受或拒絕資料的方法。「淘金法」則是要求讀者通過與資料互動,提出問題,「對資料作出批判性評估,並根據評估得出個人結論」。

把海綿丟入髒水,可得出什麼好東西?要保護自己的理性思維不被輕易突破,就要像淘金一樣,小心篩選,把雜質去除,才能找到金子。

至少也可以做這一件事

是的,有些虛假資訊經精心設計,把人騙得團團轉;但更多時候,網上所流傳的失實資訊,其實非常粗劣,邏輯鬆散,散播者的意圖亦相當明顯。作為資訊接收者,必須盡上基本責任,對追求準確資訊有強烈渴求;詢問資訊來源;判斷理據、前設、結論是否合理和公平。

遇有未能通過批判思考的資訊,或者自己一時間未能判斷資料真偽,至少也可以做一件事:不轉傳給別人。

文:廖長仁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卡尼政府首份聯邦財政預算案11月4日提交國會

【咕菇固專欄】行人地獄

多倫多小型飛機迫降 運輸安全委員會指引擎故障所致

【北約克民居火警】一女子重傷送院 疑電動滑板車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