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譚瑞玲-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8%ad%9a%e7%91%9e%e7%8e%b2-%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23
最大页数: 3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46293, 7246276, 7176878, 7167657, 7047915, 7022506, 7019709, 6985364, 6587162, 6956553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08-21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4-12-01

【讀書明理】為何天葬?為何不是土葬、火葬、水葬?

 
【譚瑞玲評論】若你有一天離世,會選擇甚麼形式的葬法:土葬、火葬還是水葬?然而,中國的西藏人,最普遍採用的是天葬,你能接受嗎?
 
 
根據尕藏才旦和格桑本編著的《天葬:藏族喪葬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國中,除了古印度火葬與土葬皆成為民風外,其他都主要奉行土葬。特別是中國古代,因為受儒家思想影響,皆以「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教訓推祟土葬。《孝經》便申明以土葬為正道,禁火葬。故此,早在漢代前,在中原地區焚屍被視為大辱,會受政府所刑責。遲至明代,士大夫仍視火葬為大逆不道,立法強行維持土葬。
 
當然,時至今日,世界各地大部分人均已容納不同的葬法,不過,不少西藏高原的族民仍沿用天葬,何解?天葬又怎樣進行呢?《 天葬》一書的作者尕藏才旦是西藏人,故能以本族人的身份詳細解說。
 
天葬舉行的地點是天葬臺。其選點由活佛或高僧依循先祖傳承下來的理論(主要是風水)來决定。
其次是禿鷲。藏民何以不選擇其他食肉動物,而獨選禿鷲呢?主要原因是它們消化力特強,不僅可生吞活剝肉體,還可以把骨頭嚼食而盡,它也不會將半點殘渣遺留在地面,排涉物在高原的強風也會吹至無影無縱。它亦異於其他鷹類,不吃活物,只吃死肉,因而受藏民所祟敬。
 
然則,藏民怎能「知會」禿鷲來到天葬臺啄食遺骸呢?因為殯葬隊會在抵步後第一時間煨起香柏桑火,禿鷲看到桑煙冉冉升天,鷹群便會徐徐而至。
 
不過,要「輔助」鷲鷹更快完成任務的,便需要天葬師了。他們的職責是將屍首安放在天葬臺,待群鷹聚集後,便開始切割亡體,以方便鷲鷹啄食。他們具大小的解剖刀具,首先劃開皮肉讓鷹撕食,然後再用刀錘,切割關節筋絡,分成小塊,最後就是砸開頭蓋骨,讓鷹完成整個遺體的吞食。
為什麼藏民要採用這在外人看來是如此突兀的葬法呢?
 
尕藏才旦解釋,乃是基於自然環境及宗教信仰。青藏高原因為高海拔造成的持久低溫,即使是夏天,凍土仍然冰硬難以挖掘,因而土葬難度高。而且藏民多年來都是遊牧民族,各處為家,漢人恆常在先祖固定的土葬地點掃墓的概念不易實踐。再者,高原空氣稀薄,樹木有限,火葬的可能性亦不大。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宗教信念,藏民受佛教的靈肉分離和靈魂轉世的思想影響。他們認為肉體只是一副臭皮囊,唯有靈魂是永存的,身體不過是靈魂的載體,人死後靈魂會𨍭移離開身體轉世,最好能到極樂世界,天葬後可以隨飛鷹昇天。故此,後人切要儘早協助亡魂脫離軀殼,不要騷擾靈魂的飄離道向。此外, 延聘活佛、僧人誦「超度經」,家人自己念「六字真言經」,和手不停地搖動經輪,更是導航亡魂的必須。
 
 
另一方面,讓禿鷲吞食屍體,亦符合佛祖釋迦牟尼傳所記「割肉餵虎」,藏傳佛教認為人死後把肉體布施,也是亡者對世間最後一次善舉。
 
這也解釋了為何親人離世的喪家,不可哀嚎、喊叫其名字、瞻仰遺容、守靈、觀看天葬、留下亡者衣物用品等,這些行為並不代表他們缺乏親情,毫無思念之痛,只是希冀不會令靈魂分神,耽誤靈行而已。所以,儘管藏民任憑家人的遺骸被切割供鳥餵食,外人看來無情又兇殘,但是若追溯其宗教文化源流,不難理解只是務求離世者得到最理想的終局,是另類深愛親人的表達。
 
有人認為,天葬是比較不花費又環保的文化,因為完全不需任何陪葬物,也不用浪費錢財去買葬地,和舉行繁複的儀式。然而,由於遺屬並不能確定亡者能否到極樂,怕轉世成為貧病交加的蟻民,他們尤其擔憂逝去的親人會墮入三惡中:餓鬼、畜生,或被打入地獄。
 
故此,遺屬千方百計為要令亡人之靈魂能達「天界」,其實和不少其他宗教文化的群體相似,也會大灑金錢:包括在彌留之際便預先邀請活佛或高僧誦經,花錢請他們占卜出殯的吉日,贈送厚禮予活佛和僧人,印製經布(寫上經文的長布,至少要百尺)捐贈奉送所有教區內的寺院,對全村布施作為逝者最後一刻積德。
 
有些家人始終憂心逝去的親人未能達極樂之境,會在周年忌日後,再請僧人卜卦其下落,若是凶卦,便要依據僧人建議,或家人朝夕祈禱,或定期請僧人誦經,或向寺院捐送布施等。
 
如此看來,即使身體通過禿鷲吞食的天葬,仍不可確定可早登極樂,仍需依賴財力物力去多方累加機會。造物者真奇妙,早就在我們心中放下了對罪行結果的警覺和畏懼,雖然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平時都是循規蹈舉的人,抗拒思考內心世界黑暗的一面,可是,一旦人在面對至親死亡時,就會不期然擔心離世的人一生所作非完美,無法確保能到永樂世界,永享安息。因而,竭盡全力依循不同文化的意念去追求,用物質去補償,可是,亦從不知是否足夠,難以確定親屬的終局。
 
這種對罪孽的終極儆醒,豈非就是造物者要敲響我們沈睡的心靈,去追尋祂?你是否嚮往自己難以逆轉的一生得到造物者全然的接納和饒恕,無需任何葬禮的儀式便可登上祂早已為我們準備的無憂樂園?人人都可以得到,只要你願意去叩門,門便為你而開!
 
文/譚瑞玲
 
作者譚瑞玲:在歷史研究、教學多年後,因一場重病,決定由象牙塔走進十字街頭,通過各類文字載體,嘗試從歷史、時事、電影、潮流文化、家庭趨勢等視鏡,分享對公義及生活的看法。著有《與書影共舞:每分五分鐘盡享書香影語》、《滔滔公義》、《義顯之聲》等書。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油價速報】多倫多及GTA汽油今晚急挫8仙 跌至8月以來最低位

【田徑世錦賽】23歲卑詩選手Ethan Katzberg 再奪男子鏈球金牌

方慧蘭籌備離任內閣 料獲委烏克蘭國際特使

8月通脹率升至1.9% 經濟師料央行減息四分一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