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飲食|女子為養生喝1款健康飲品 竟變高血糖高血脂 小心5款蔬果

有些飲食可能看似養生,卻可能隱藏健康陷阱。有營養師分享案例指,一名年約50歲女子為了養生,長期飲用1款健康飲品,結果不但沒有令自己更健康,反而導致高血糖和高血脂。營養師又表示,有5款蔬果看似健康,但可能會容易導致高血糖,進食時要小心。

女子喝1款健康養生飲品 竟變高血糖高血脂

營養師曾依田在其facebook上分享病例指,該名女子早前進行身體檢查時,被發現其體內血糖、甘油三脂水平過高,有高血糖和高血脂問題。經詢問後,該女子表示自己的腎功能一向不佳,因此決定自行調制並飲用蔬果汁養生,而她製作的蔬果汁有70%都是由水果製成,最終導致高血糖和高血脂,甚至令腎臟情況惡化。

【同場加映】糖尿病初期8大症狀 口喝要小心

糖尿病初期症狀
糖尿病初期症狀
經常口渴
經常口渴
小便頻密
小便頻密
感到饑餓
感到饑餓
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
容易疲倦
容易疲倦
視力模糊
視力模糊
傷口不易癒合
傷口不易癒合
皮膚痕癢

 

5款蔬果榨汁要小心 可致三高腎病惡化

蔬菜汁有助養生?營養師曾依田透露,該女子製作的蔬菜汁成份包括蘋果、菠蘿、檸檬、香蕉和西芹,而且基本上有70%都是由水果組成,導致糖分過高,引致高血糖。曾依田又提醒,如果沒有控制血糖,除了會引致糖尿病,也會令腎病患者的病情加重。

【同場加映】小心14種高糖水果風險高

高糖水果忌吃太多
高糖水果忌吃太多
如進食過量水果,會令血糖上升太多,會出現血糖高的反應,有機會引致頭暈、反胃等症狀。
如進食過量水果,會令血糖上升太多,會出現血糖高的反應,有機會引致頭暈、反胃等症狀。
血糖高亦有機會引致口渴、多尿、嘔吐、脫水、心跳快速、神智不清等症狀。
血糖高亦有機會引致口渴、多尿、嘔吐、脫水、心跳快速、神智不清等症狀。
水果越熟越甜,升糖指數就更高。
水果越熟越甜,升糖指數就更高。
過熟的香蕉。
過熟的香蕉。
哈蜜瓜。
哈蜜瓜。
車厘子。
車厘子。
提子。
提子。
梨。
梨。
石榴。
石榴。
奇異果。
黑莓。
黑莓。
藍莓。
藍莓。
西瓜。
西瓜。
紅桑子。
紅桑子。
芒果。
芒果。
榴槤。
榴槤。
荔枝。
 

她建議有腎臟問題人士不宜自行調整飲食,應該先諮詢營養師;進食蔬菜時也要留意攝取的鉀離子份量,以免腎病問題惡化。

內容獲授權「營養食事Ms.E10-營養師依田」轉載

血糖血脂高易患糖尿病 5類人風險高

根據香港醫管局,除了高血糖會患有糖尿病之外,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也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5類高危人士如下:

5類人患糖尿病風險較高
5類人患糖尿病風險較高
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
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有妊娠糖尿病史
有妊娠糖尿病史
肥胖人士
肥胖人士
中年人士
中年人士

 

衞生署教控制血糖飲食 附1日3餐餐單

香港衞生署指,若要控制血糖,應注意飲食,避免攝取過量醣質(又稱碳水化合物)。衞生署建議,依照以下餐單有助預防及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1日3餐建議餐單
糖尿病患者1日3餐建議餐單
星期一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一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一(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一(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二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二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二(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二(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三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三(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三(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四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四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四(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五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五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五(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六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六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六(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日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日餐單(早餐、午餐)
星期日(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星期日(下午茶、晚餐及甜品)

 

如何預防糖尿病?醫管局教6大重點

據醫管局指出,若想預防糖尿病,建議先從肥胖問題入手,預防肥胖有助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醫管局建議以下方法預防糖尿病:

預防糖尿病方法
預防糖尿病方法
保持體重
保持體重
理想體重為BMI 18.5至22.9
理想體重為BMI 18.5至22.9
體重指標計算方法
體重指標計算方法
均衡飲食
均衡飲食
保持活躍
保持活躍
及早偵測
及早偵測

 

延伸閱讀:研究證吃水果可降糖尿病風險 揭最有效水果

吃水果可減糖尿病風險
吃水果可減糖尿病風險
研究測試不同水果對糖尿病的影響。
研究測試不同水果對糖尿病的影響。
藍莓
藍莓
葡萄
葡萄
蘋果
蘋果
西柚
西柚
士多啤梨
士多啤梨
哈密瓜
哈密瓜

 

延伸閱讀:11招預防及治理糖尿病 避免喝鮮榨果汁?

改善及預防糖尿病貼士
改善及預防糖尿病貼士
應減少吃澱粉
應減少吃澱粉
減少飲用高甜度飲品
減少飲用高甜度飲品
減少高糖飲食
減少高糖飲食
少吃濃味飲食
少吃濃味飲食
食物不能太清淡
食物不能太清淡
低升糖食物
低升糖食物
維持均衡營養
維持均衡營養
減肥藥物
減肥藥物
小心過量飲食
小心過量飲食
請教專業人士
請教專業人士
防心血管疾病
防心血管疾病
參加講座
參加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