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肥胖|有肚腩等於肥?專家教1招分辨 6招防增磅中風睡眠窒息

肥胖問題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衞生議題,根據香港衞生署於2020至2022年度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顯示,香港有超過三成人口的體重指標被界定為超重,兩成人口則為肥胖。學童肥胖問題亦不容忽視,小學生及中學生當中的肥胖檢測率分別錄得約21%及22%。此外,接近四分之一的18歲或以上人士參與體能活動量不足,部分研究顯示於疫情期間學校停課、網上授課、體能活動不足及過量的屏幕時間,都有額外增加超重及肥胖的風險。

中央肥胖|肥胖可引發6大疾病 恐致中風睡眠窒息
根據香港肥胖醫學會於2018年進行的調查顯示,約四成人士認為肥胖並非疾病,另外,香港不少市民亦低估肥胖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世界衞生組織已將肥胖列為「疾病」,亦有大量研究發現肥胖是多項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癌症、肌肉骨骼疾病及睡眠窒息症。不少國家為了減少肥胖問題,甚至制定相應的公共衞生政策,例如徵收糖稅,以望減低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

肥胖定義|有肚腩等於肥? 1指標比BMI更準
究竟如何界定肥胖,而肥胖又可以如何預防?其實肥胖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包括年齡、不良的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家族遺傳、藥物副作用等,對於預防超重或肥胖,一般可由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等方面入手。

身體質量指數(BMI)或腰圍可以作為肥胖症的指標,市民在家中便可為自己測量。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用來分析體重是否適中的最常用方法,計算方法是:體重指標 = 體重(公斤)/身高(米)²。

體重正常指標:BMI 23
過重:BMI 24.9
肥胖:BMI 大過或等於25
適中:BMI 18.5至22.9
過輕:BMI 少於18.5
注意:BMI指標為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頒布給亞洲成年人的參考,不適用於18歲以下的兒童或懷孕期的婦女。

由於身體質量指數(BMI)未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脂肪分布,量度腰圍可作中央肥胖的指標,有部份人士四肢纖細卻有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積聚過量脂肪於腹部,患慢性病的風險比一般人較高,並不亞於整體脂肪過多的致病風險。

根據世衞的亞太區體重指引,中央肥胖定義如下:

減少熱量攝取,另外增加活動量,以製造熱量負平衡
避免飲用過量酒精,每克酒精約提供7千卡熱量,幾乎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所含熱量的兩倍,不飲酒為上策
減少飲用高糖分的飲品,例如汽水、添加糖的果汁飲品
飲食八分飽,不要勉強吃清剩下的食物
成年人每週應最少進行兩天肌肉強化活動, 以及最少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活動,例如:急步行、跑步、游水、踏單車、太極等,運動量和強度應循序漸進。要符合運動的定義,需要符合兩個條件,包括涉及大肌肉的活動和活動期間要有心跳加快的跡象
可於日常生活增加活動量,例如以走樓梯代替乘電梯

T03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患子宮頸癌難有下一代?醫生拆解4大症狀 1種療法準確率達95%可保生育能力

飲燕麥奶會令膽固醇過高?4種「健康」飲品暗藏陷阱 恐致高血糖脂肪肝

揀錯鞋易患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鞋底厚不代表好?赤足鞋可減少受傷?專家教揀鞋護足貼士

白宮禁中企擁有核導彈基地旁土地 拜登簽令要求120日內出售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