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回流

【佚民专栏】人生第一场拉力赛(下)

【港人移加602/佚民专栏】伴随着轰隆隆的引擎声出现在众人眼前的第一辆参赛车辆,正是在拉力赛历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的SubaruImprezaWRX,也是我最想拥有的一辆车,当看到那辆熟悉的车飘移入弯时,配合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实在兴奋不已。

【咕菇固专栏】同一个世界 不同的空间

【港人移加600/咕菇固专栏】到底加拿大经济有多差?从前沙士或是金融海啸,我都很年轻,经济好不好我全然不需操劳,愁眉苦脸的都留给了大人。你很难透过新闻上的数字去感受到什么是经济差。但现在我长大了,来到了加拿大,我渐渐明白原来经济差是这么一回事,你会感受到连空气中像是弥漫一种绝望气息。会明白有一种状态是生活逼人,是入不敷出,原来经济差的时间,连呼吸都会有一种重重的压力。

【陈鹉专栏】虎妈的碎碎念 vs. 西方爸妈的佛系育儿

【漂流教室】有一次中文课,我们聊到了“TigerParent”——也就是传说中的虎爸虎妈。我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词吗?”大家一脸茫然,仿佛我问的是外星语。于是我举了个例子:

【纯一专栏】多伦多staycation

【港人移加598/纯一专栏】今年四周年,男朋友安排到1Hotel过一个周末,抽出时间一起放松和庆祝。1HotelToronto位于downtown,是五星级的酒店,以可持续设计闻名。一走进大堂,就看到大量木制家俱和绿色植物,空气混著淡淡的木香与花草气息。家具与装潢采用回收木材、大理石和原生植物,甚至连餐桌都是由风暴时倒下的树木改造而成。

【阿朗专栏】逃出中央岛

【港人移加596/阿朗专栏】最近多伦多阳光灿烂,正是进行户外活动的时机。然而,上星期六前往多伦多岛的旅程,却犹如“劫后余生”。

【咕菇固专栏】地下室手记

【港人移加595/咕菇固专栏】算一算日子,在多伦多这地下室,我已经“藏匿”了快四百天了。要知道当初我跟室友一行五人,想在这多伦多找一间五房的房子?挑来挑去但找不到合适的。只好屈就一人住在地下室。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住在地下室,反倒是我,一想到自己可以独占一整层,就当仁不让下放在这里。

【陈鹉专栏】唐人街纪事:一位老人的沉默求救

满脸憔悴,衣衫褴褛,嘴唇肿胀,额头与脸颊布满擦伤。他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深沉的疲倦与无声的哀求。

【纯一专栏】夏日防晒

【港人移加593/纯一专栏】我一直都蛮喜欢太阳的。只要天气好,我就会想出门走走,不管是去公园散步,还是去沙滩晒一个下午的太阳。我还挺享受晒黑的感觉,皮肤变得有点金金的,拍照起来好看,也会让我觉得整个人更有精神。

【佚民专栏】GTA巴士体验日

【港人移加592/佚民专栏】上周因为公司要求,需要到办公室工作一天,由于办公室位处怡陶碧谷,在GoogleMap找了好几种公共交通工具的路线后,能够对得上时间表的就只有乘搭三条不同巴士线,全程要花上两个半小时。碰巧的是,三条巴士路线,刚好分别是YorkRegionTransit、GoBus以及TTC,简直就像大多地区巴士公司体验日一样,既无奈又有趣。

【阿朗专栏】从容地应对小费文化

现在,当我外出在餐厅用膳时,我会先行计算好打算给予的小费金额。当服务员把电子支付工具递给我作帐单支付时,我不会再理会它的小费默认金额,直接按下以金额作支付小费的自选选项,然后就把早已计算的小费金额输入装置。今天,我大部分支付小费的百分比,就控制在税前的10%-12%之间。我亦作好心理准备,如何应付当有个别餐厅因嫌弃我给予的小费金额太少,而上前追讨的情况。“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咕菇固专栏】我在加拿大初老的日子

【港人移加590/咕菇固专栏】屈指一算,我来到加拿大已经好几年。想当初抵埗之时,尚算年轻,如今却已奔过了三十岁的关口。许多“初老”的迹象,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浮现出来。

【陈鹉专栏】我们都是旅鼠:一场没有归途的旅行

【漂流教室】多年前,我读过一篇关于旅鼠的文章。这种动物繁殖迅速,当族群数量过多时,便会集体迁徙,寻找新的栖息地。牠们奔跑的速度极快,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在这场漫长的旅途中,旅鼠们会遭遇各种障碍——尖锐的石块、突出的树根,甚至是深不见底的水域。许多旅鼠因此受伤、死亡,甚至溺毙于冰冷的河流之中。这场迁徙,既是逃离,也是自然的筛选与淘汰。

【纯一专栏】Halifax游感

【港人移加588/纯一专栏】这个礼拜,我和爸爸妈妈弟弟一同前往Halifax旅行。这座位于大西洋边的城市,以其海景和海鲜闻名,吸引我们暂时离开多伦多的喧嚣。

【佚民专栏】在家工作的持续性?

【港人移加587/佚民专栏】转眼间,在现时这间公司已经任职了近一年半,除了第一天要到办公室拿公司电脑,之后都一直没有再造访过远在怡陶碧谷的公司。不过数周前收到公司的通知,终于也要去办公室一趟了。这晚就像去旅行般执拾着细软,想到翌日清晨五时起床,花上两个多小时转乘三条巴士路线,回到办公室做着在家一模一样的工作,下班后又再转乘几次巴士和火车,不自觉勾起了在香港生活时的回忆。

【阿朗专栏】比黄牛党更狠的官方炒卖机制

【港人移加586/阿朗专栏】朋友一直很喜欢韩国流行音乐(K-pop)。每次和她见面的时候,话题总离不开她喜欢的一位初出道的K-pop男歌手。对我来说,韩国男歌手一直只停留在《GangnamStyle》的PSY。

【咕菇固专栏】摸不透的信用评分

【港人移加585/咕菇固专栏】在加拿大我并没有养什么宠物,唯一一直用心栽培的大概只是我的电子宠物——迷一般的信用评分。令人感恩是我的这个电子宠物并没什么先天缺陷,养起来也是顺手一点,不像我认识的朋友,几乎问题连连,很容易跟人撞上,结果分数长期卡在600以下,弄得自己都是麻烦。

【陈鹉专栏】加拿大中文课的小影帝

【漂流教室】上学期我教的是“BasicChinese”,顾名思义,就是给完全不会中文的学生设计的课程。明文规定:母语是中文的学生不得修读。结果开学第一天,我一进教室,差点以为走错棚——怎么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台湾、香港和中国?这是中文零基础班,不是“华人同乡会”啊!

【纯一专栏】多伦多文化体验:韩国米酒制作

【港人移加583/纯一专栏】我最近参加了一个由Wondermak举办的韩国米酒(makgeolli)工作坊,两堂课让我从一个单纯的喝酒人,变成一个把米浆带回家照顾的疯子。

【佚民专栏】一天的最后任务

【港人移加582/佚民专栏】自从家里有了车后,油价便一直成为了自己最着紧的一项消费,毕竟是必要的费用,而且并不便宜。从前住在NorthYork时,每次下班回家时,都会在GoogleMap四处寻找较为便宜的油站,但就经常被程式上显示的油价骗过,每每到了那油站时,才发现和地图上所说的完全不同,久而久之,便变成了一场碰运气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