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鹉专栏】唐人街纪事:一位老人的沉默求救

【漂流教室】这是我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走进来时,像一阵风——一阵带着血腥与疲惫的风。
满脸憔悴,衣衫褴褛,嘴唇肿胀,额头与脸颊布满擦伤。他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深沉的疲倦与无声的哀求。
“我想……你们能帮帮我。”他用广东话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这里是温哥华唐人街的一家华人慈善机构,专门协助不懂英语的长者与新移民。文君(化名)是这里的义工,年轻、热心,来这里工作已两个多月。她照例递上表格,却在抬头的瞬间愣住了。
那不是一位普通的访客,而是一位刚从街头挣扎回来的老人。他的衣服破烂,还沾着尚未干透的血迹。
“刚才,我在街上走着,突然有人撞了我一下,我就跌倒了……我想他是想抢劫,可是我根本没钱。我也不确定是他撞倒我,还是我自己晕倒的……回到家才发现,衣服被划破了,肚子上有一道刀痕。”
他颤抖地掀起衣服,露出一道长约十五公分的伤口,血肉模糊。文君和同事惊愕地倒吸一口气。
文君立刻报警,并叫了救护车。无论如何,这伤口必须处理。
老人说他已两天没吃东西。桌上只有几包薯片,文君递给他一包薯片,他三两口就吃光了。正准备打开第二包时,救护车到了。她赶紧又塞给他两包,让他回家吃。
救护员检查后说:“伤口不算严重,建议你们去附近诊所处理。如果你们坚持,我们也可以送去医院。”
文君和同事决定陪他去最近的诊所。
“对不起,我们不接受未预约的病人。”接待员冷冷地说。
其他诊所都太远,文君只好说:“那你自己搭车去吧……”
“我没钱,连搭车的钱都没有……”老人低声说,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羞愧。
那一刻,文君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攥住了。她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这里只是义务性的慈善机构,资源有限,能做的已经都做了。
她目送老人蹒跚离去的背影,心如刀割,恨自己无能为力。
在温哥华,有太多这样的老人:孤苦伶仃,无儿无女,不懂英文,身无分文。他们年轻时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做过什么工作?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样凄凉的晚景?
加拿大每年接纳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提供食宿、医疗与教育资源;同时却对这些曾为国家默默奉献的老移民,视若无睹。
他们不是数字,不是负担。他们是历史的见证,是城市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值得被听见。

作者:陈鹉,中文讲师一枚,教过香港几所大学,漂洋过海来到温哥华,继续用中文传道、授业、解惑(偶尔也解闷)。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