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抵埗攻略

【阿朗專欄】上天的磨練

【港人移加655/阿朗專欄】大約一個多星期之前,看到阿晴在Instagram的貼文。從Instagram看到,對上一次阿晴的貼文,已經是在大約三年前,他初到步加拿大的時候,分享剛到達的心情。這一次Instagram的貼文,看似阿晴是在分享一個重要的時刻。於是,我立刻和阿晴聯絡。

【咕菇固專欄】保險的慰勞

【港人移加654/咕菇固專欄】來到年尾,我的「拖延症」迎來了殘酷的審判日,例如發現公司的保險幾乎沒什麼用過,必須要在不到兩個月的日子盡量花光,才對得住這一年辛勤的工作。但打開保險的說明一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什麼按摩、眼鏡以及心理輔導,而且通通都快過期了,像一排被遺忘的聖誕禮物,不斷告訴我是時候要拆開它們。

【陳鵡專欄】意外的陽光

【陳鵡專欄】溫哥華的雨季又到了。天天下雨的日子,讓人心情沉重。冬天的腳步一近,天氣便愈發寒冷,午後四點天色已暗。許多人因此容易情緒低落,只能靠補充鈣與維生素來調整身體與心情。難怪保健品在加拿大總是熱銷。朋友說,滑雪前的幾天,她會特意補充鈣與維生素D,以防摔倒時骨折。聽著這些話,心裡總覺得有幾分淒涼——一個怕冷的人,竟在這樣寒冷的國度裡,與漫長的冬季相依為伴。

【純一專欄】Shoppers藥劑師評估

【港人移加653/純一專欄】過去兩個月,我的臉出現比以往嚴重得多的痘痘問題。水楊酸、Benzagel、暗瘡膏等常見非處方產品我都試過,但效果有限。對於膚況一直穩定的我來說,這次狀況持續得比想像中久。

【佚民專欄】港式美食情意結

【港人移加652/佚民專欄】上周室友出發回港探親,在駕車到機場的途中,我們很自然地談到回港後想吃的食物。的而且確,大多地區有不少港式餐廳,要嚐到香港風味絕無難度,但總有一些食物,好像永遠都無法複製出香港的味道。短短三十分鐘的車程,令本來已經吃得飽飽的我又變得食指大動,要說來到加拿大後最容易令我思鄉的,一定是家鄉的美食。

【阿朗專欄】 寒冬勾起的感覺

【港人移加651/阿朗專欄】早前的天氣預報,已預測多倫多將迎來第一場落雪的日子。一向是位「緊張大師」的我,便於上週末馬上前往相熟的車房,為愛驅更換雪呔。這次更換雪呔的經歷,猶如跨越了一個世紀。

【咕菇固專欄】看天吃飯的國家

【港人移加650/咕菇固專欄】對我而言,加拿大可算是一個「看天做人」的國家,尤其是處於多倫多這座城市,我更強有這種強烈的感覺。每天都像跟天氣做一場殘酷的對賭。這邊的天氣,說穿了就像一個任性的藝術家,你永遠不知道它下一秒是想哭還是想笑,又甚至乎是「哭笑不得」,脾性怪得很,總之就是一種變幻莫測,讓你永遠猜不透。

【港人移加649】 突如其來的冬天

衣櫃早已換季,毛衣、圍巾、羽絨外套都各就各位,但雪胎仍未更換。也許我心底仍在抗拒,想再抓緊一點秋天的尾巴。最近我依然每天出門跑步、散步,空氣涼爽,陽光仍溫柔,讓人誤以為秋天會多待一點。

【佚民專欄】人生的第一個萬聖節

【港人移加648/佚民專欄】活了將近三十年,這自然不是我的第一個萬聖節,只是往年的萬聖節,於我而言幾乎毫無意義,既不是法定假期,亦沒有和朋友慶祝的傳統,每年就只在新聞報道看看那些在蘭桂坊裝扮得鬼五馬六的人,莫名其妙地就過了一天。印象中自己居住的屋邨也沒有甚麼派糖果的節目,就更加沒有所謂的萬聖節氣氛了。

【阿朗專欄】這些年的萬聖節

【港人移加647/阿朗專欄】轉眼間,今年已經是我在加拿大度過的第四個萬聖節。由當初到埗,我對外國的萬聖節感覺非常新奇,到今年已經沒有太大感覺和期待。加上過去三年,我住的社區,萬聖節的氣氛一年比一年薄弱,因此今年我也沒有特別關注。

【咕菇固專欄】多倫多全瘋鳥

【港人移加646/咕菇固專欄】雖然BlueJays在世界大賽的征途上功虧一簣,但這支球隊整個賽季的表現,早就贏得了整座城市的喝采。連日來,身邊即使很多不是棒球迷,甚至不是體育迷的,都少不免捲入這場旋風當中,成為了「忽然球迷」。但對我來說,這並非什麼貶意,甚至覺得一座城市能夠擁有一支球隊可以凝聚市民是件十分幸福的事。

【陳鵡專欄】楓葉之境:在寒冷中尋找溫暖的慰藉

【漂流教室】最近,加拿大的氣溫驟降,雨水連綿不斷,寒意滲入骨髓。天空總是灰濛濛的,彷彿一層厚重的幕布將陽光隔絕。人在異鄉,本已面對重重困難與孤獨,如今又被這濕冷的天氣籠罩,心情更顯低落。生活像是被按下了慢速播放鍵,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工作、購物、煮飯、睡覺。機械地活著,像行屍走肉般在城市中遊走,空虛與焦慮悄然滋長,夜晚的失眠更讓人懷疑人生的意義。

【純一專欄】回來以後

【港人移加645/純一專欄】這次回亞洲,先香港,再日本。我走得勤快,吃得開心,唯獨皮膚不聽話,香港的濕熱讓暗瘡冒得毫不顧及;到了日本,水土換了,藥膏換了兩三種,紅腫照舊。

【佚民專欄】北美運動的費解

【港人移加644/佚民專欄】這個星期的話題,相信也是棒球世界大賽了,畢竟多倫多藍鳥相隔30多年再次打入世界大賽決賽,即使平常鮮少看棒球的室友,一時也成為了「忽然球迷」看直播。記得幾年前初到加拿大,室友和其他朋友曾到現場看棒球比賽,結果回來後大呼沉悶,令我嗤笑不已,怎料現在又重投棒球的懷抱,實在令我哭笑不得。

【阿朗專欄】如此卑微的等待

今天仍在「救生艇」上掙扎的香港人,也就是默默地接受IRCC如斯的安排。從「救生艇」啟航最早階段,PR申請者在遞交申請後,半年至一年之間,直接等待的就是「楓葉卡」。今天,當審批流程變得無理冗長,IRCC在過程當中,就先行加入了AIP (ApprovedInPrinciple)的通知,和最近的AOR。讓香港人「感覺」救生艇在前進當中,那管正處身於漆黑中,狂風暴雨的大海上。

【咕菇固專欄】Jackie Chan的故鄉

【港人移加642/咕菇固專欄】早兩天工作時,有位墨西哥同事,問了句「Whereareyoucomefrom?」我不假思索便答了HongKong,只見她眉頭瞬間皺起來。確實,香港對於墨西哥人來說也許真的太遙遠又或是實在太渺小。加上又從來沒有在世界盃亮相過,所以為免她誤會香港是坐落日本的某個小角落,我終究忍不住說了那個香港人不太喜歡的名字,JackieChan。

【陳鵡專欄】等病等藥等奇蹟 加拿大看病聽天由命

【漂流教室】在香港,醫療系統常被人吐槽:手術排期久、等待時間長、醫生忙、藥不靈。但來到加拿大,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低處未算低」。原來,香港的醫療不是不好,只是我們太習慣了它的好。

【純一專欄】夾在中間的人

【港人移加641/純一專欄】每次回香港,我都會有種微妙的感覺。除了家附近那幾條街,其他地方我都要開GoogleMaps。走進商店,店員往往一開口就用英語或普通話,好像自動判斷我不是本地人。我會笑著回應,但心裡總有點酸,明明這裡是我長大的地方,而且我說的廣東話可是字正腔圓的。

【佚民專欄】秋天的熱身運動

【港人移加640/佚民專欄】看一看日曆,才驚覺原來2025年只剩下兩個月了。兩周前還在讚歎多倫多的夏天,花三個小時慢慢走回家,享受着陽光的洗禮。這周卻陰陰冷冷的,又時不時下着忽大忽小的雨,實在令人摸不透。不過看到鄰居們的樹葉漸漸變成七彩繽紛的顏色,也可算是一份安慰,為陰沉的氣氛添上一點生息,亦是迎接白色地獄前的最後掙扎。

【阿朗專欄】多倫多「地下」音樂

這位歌手的名字是YungKai。網上的介紹說YungKai是一位2000年出生的華裔加拿大籍歌手,以2024年的歌曲《Blue》走紅,該曲在告示牌全球二百大單曲榜最高排名第19,並在印尼歌曲榜登上冠軍。他的音樂風格融合了R&B與電子流行元素,歌詞探討愛情、失落等主題。這些網上關於YungKai的個人資料,並沒有讓我對這歌手產生興趣。對我來說,只要阿晨喜歡,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