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集
【阿濃專欄】熱
時代進展越來越快,新詞語的誕生也應運而生,其中跟「熱」相配的為數不少,試舉其中一些,先從較前的說起。
【阿濃專欄】培養20年後的孩子
在新雅新書特邀的專業人士中,有一位計算機科學家郭毅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他的談話極具新意:
【阿濃專欄】《男人四十》中的一份報紙
片中男主角林耀國,張學友飾,是中學教師,陷入師生戀的困局。其中有一個幾秒鐘的鏡頭,拍他在教員室看報紙,那份報紙是《教協報》。這份報紙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出版,每期寄往全港大小教育機構,由會員代表派發。當時幾乎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會員,共80,000多人,因此《教協報》的發行量很大,比一般報紙還要多。
【阿濃專欄】又見楓紅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蔣捷《聲聲慢 秋聲》)(前兩句是後面雨聲、風聲、更聲、檐鈴聲、角聲、笳聲、砧聲、蛩聲、雁聲的背景。)
【阿濃專欄】《AI時代,為什麼孩子更需要閱讀?》
全人類進入AI時代,勢不可擋。連中國教育部也發佈了《關於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的通知》,說自基礎教育階段著手,全面提升學生的AI素養。那麼從古至今,以閱讀作為提升學生全人素養的閱讀,應佔甚麼位置?作為書籍出版大機構的新雅,對此有什麼看法,是大家想知道的。
【阿濃專欄】談緊張
一位演員談對大導演許鞍華的印象,她說跟她合作,本來很緊張,在拍攝中,發現她平易近人,指導演戲,很尊重演員的個人發揮,漸漸就不緊張了。
【阿濃專欄】怎樣才算沒有虛度這一天?
因此我看新聞的時候會記下我的感想,看書的時候希望有所觸發,洗碗的時候在打腹稿,因為我不想有交白卷的一天。
【阿濃專欄】人到七十
這對此階段的人來說,難免有情緒上的傷害。即是說,人到70,在能力上已不能應付較吃重的工作。而且無須看工作表現、健康狀況,一刀切的做法不擔心會殺錯。
【阿濃專欄】情牽唐人街
當年移居溫哥華,對房屋經紀開出幾個房產條件,除房價上限外,要離唐人街不超過半小時車程。因為這將是我未來活動的中心,也是我能解鄉愁的新家鄉。
【阿濃專欄】小小嚇一跳
她小心翼翼地打開,見裡面是一隻像蜘蛛的蟲子,腳部顫動,分明是活的。她尖叫一聲,把士多啤梨拋向半空。阿強像是早有估計,一手接住。這時阿芳嚇得兩手抱著阿強的肩膊。
【阿濃專欄】浪淘盡
使用香港直線電話多年了,月費約每月加幣10元。無限時間通話,直撥,無須加地區字頭,對長者尤其方便。
【阿濃專欄】還剩下甚麼
家貓趣趣年輕時愛玩、愛吃、愛睡。如今18歲了,相當於人類90歲,已經不愛玩了,每天只是吃和睡。
【阿濃專欄】恨 嫁
報章標題:「宋仲基最恨同梁朝偉合作」,宋是韓劇演員,梁是香港影帝,外省人會奇怪,宋究竟「恨」甚麼?香港的粵人就明白,這裡的「恨」是盼望的意思。新聞的內容也說:「宋仲基最想跟梁朝偉合作。」其實這個「恨」字應加上引號。
【阿濃專欄】動物嘉年華
1993年,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在銅鑼灣摩頓台舉辦了一次大型活動《故事王國》,節目之一是《動物嘉年華》,音樂加朗誦。
【阿濃專欄】做甚麼?
年輕人在投入工作前,不一定知道自己適合做甚麼?除了所學習的是專業,順理成章,進入該個行業外,或繼承父業,或求職所得,但不一定是自己的理想。起初的想法是「做住先」,「騎牛搵馬」,結果卻是一做幾十年,永遠騎在牛背上。
【阿濃專欄】陳百強的歌
陳百強只活了35歲,但為他寫歌的有名填詞人卻很多:鄭國江、林夕、潘源良、向雪懷,林振強、林敏聰、小美、潘偉源……
【阿濃專欄】鄧麗君的歌
古代詞人的佳作,其好是當然的了。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從古吟唱到今。
【阿濃專欄】萬事大吉
萬古長青,時間長,形容永不衰朽;萬古千秋,時間長,形容永恆。萬壽無疆,年歲長,形容長命;萬里長城,路線長,中國長城名;萬里迢迢,路途長,形容遙遠。
【阿濃專欄】過盡千帆
「千」基本上也是「多」的意思。「過盡千帆皆不是。」等待無數次,失望無數次。我沒有這樣等人的經驗,但在機場行李帶旁等行李,這句話就會在我腦海中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