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港青在加国065】这年夏天,我开始打棒球……

【专栏】自二月起,就总是问本地人何时才会回暖,每次都得到“下个星期、下星期便暖了”的答复。加拿大的冬天虽然都有许多乐趣,例如可以滑雪,但低温确实令人不自觉的昏睡和死气沉沉。

【港青在加国064】又爱又恨加国小黄花

这些小黄花原来长熟了就是蒲公英,随着黄花凋落,就会长出毛绒绒的小球,上面那些小绒毛便是种子,待风一吹,便会飘到各处。绒毛随风飘扬的画面或许很唯美,实际上却意味着那惊人的繁殖力,像伞兵飘到整个范围。小黄花生性霸道,总是横贴着地面而生,而且和小草们争夺泥土养分,她们扎根之处往往寸草不生,或者杀得小草都虚弱枯黄地躺在地上。

【港青在加国063】我想搬屋,但⋯⋯

【专栏】在这个公寓单位已住了接近半年,虽然不是十分差劲,但几个人住在一起,自然便想找一间面积更大的房子,而不是只有八百多呎的单位。上年找房子时不断看到心仪的目标,看了又看,也试过租十多间房子但都被拒绝,希望愈大,失望真的愈大。

【港青在加国062】那夜烟花四飞

【专栏】上周经历了在加拿大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雷暴袭来可幸没有停电,但仍心有余悸,而另一个第一次则是“街头烟花汇演”。

【港青在加国061】把烦恼留在加国的露台

【专栏】最近天气转暖了,尘封已久的露台总算被解禁了,自从一月搬进了这居所,因为天寒地冻,基本没怎么使用过这个露台。特别是住的层数也比较高,冬天的时候,吹进露台的不是寒风就是白雪,露台时不时积下一大堆雪,总之就是生人勿近的禁区。

【港青在加国060】第一次停电

【专栏】写此文之时,已“拖稿”好一会儿了。这周身体不适加上香港诸事繁忙,经常要半夜致电香港处理,我本来已睡得少,现在更加睡不了。因此写稿时,大脑完全无法拼凑出任何句子,也不知应该写什么题目。

【港青在加国059】又一个不眠夜

为了和香港亲友通电话,往往都要算准时间,利用行程间的夹缝才可以谈上话,例如香港的晚上七或八时,正是这边出门上班的时分,只好在上班路上于巴士快速讲个电话。不过,比起面对面的陪伴和交流,这可远远不够。

【港青在加国058】多伦多街头惊吓奇遇记

【专栏】香港有精神问题的人随处可见,但吓怕路人的却甚少,至少二十多年来也没有遇过。但来到加拿大短短半年,便多次被一些奇人吓到。

【港青在加国057】加拿大一盅两件

【专栏】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酒楼,加拿大当然也不例外,须知道很多点心师傅都在上世纪移民到这里来,或自立门户或替人打工,靠蒸笼和技艺闯出一番事业。那些什么都没有,靠着满腔热血往外闯的老移民,落地第一份工很多都选择酒楼,或楼面或洗碗,挨到今时今日开枝散叶。

【港青在加国056】日煮夜煮得煮食疲倦症

首先是某些日子尽可能煮简单一点,一想到下班后还要煮饭,动力自然减半,难免不想煮饭,所以有时我会买一些日式料理砖,这些砖块可谓厨房法宝,除了咖喱外,还有些白汁、红酒汁,直接拆开包装,把一些配料好像薯仔、萝卜或是鸡统统煮软煮熟后,再放入砖块,不出一会儿就做出美味的料理,这种煮法一来不需要什么技巧,而且基本上是不会太难吃,做出来也是似模似样,用来偶然偷懒也未尝不可。

【港青在加国055】自学成“裁”

【专栏】从小到大,因为生性粗鲁,总会不少心把衣服勾破和扯破。长大后,因为易肥易瘦的体质,穿衣服的尺码往往会横跨三个码数,一会儿要改窄,一会儿又要把改窄的线拆出来改大一点,所以一路以来没少光顾改衣店。

【港青在加国054】“回到二十岁 ”

【专栏】许多人或许在大学时期学会喝酒,一来是因为大学时代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二来是宿舍生活的交际往来往往少不了酒。不过,我却等到大学毕业后才学会喝酒,一是因为大学时期依然要遵守门禁,二来是没有住宿舍的经验。

【港青在加国053】二手就是爽

【专栏】香港拥有号称“乞衣集中地”的网上交易平台Carousell,每次心动想买东西时,便想起连登讨论区有不少人讨论那些买家卖家有多无耻,心里的热火便迅速冷却下来了。还好加拿大有Kijiji,再次重燃了我买二手物品的雄心。

【港青在加国052】摄氏28度的一个晚上

【专栏】作为亚热带原住民,我以为自己早已适应炎夏,心底里有点瞧不起加拿大的夏天,以为这里再热也热不过香港,怎知道夏天还没正式到来,我已经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越帮越忙一例

包括无线电视新闻部,把这段视频播出,字幕显示“国家”二字加了引号。网上有人把这句话以慢速重复播放半小时,我听了十多次,觉得不能怪人家听成“国家”。

从We and us 到“我和我们”

“其实称呼李家超先生还有许多选择,同样亲切而不那么碍耳的是John,相信不少有地位人士叫林郑月娥女士Carrie而不是林太或特首。不知为什么,一些词语用英文就没有那么肉麻,love是一个。”

母亲的三面

母亲节,朋友传来一则“抖音”,题目是《母亲的多面性》,影片拍摄一位大约60岁的女士,先后对老伴、儿子、孙儿的态度。影片没有声音,只看到她的表情。

为何赚不到“诗人”名衔?

当有人被介绍为“诗人”时,往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肃然起敬,文学作品中质素最高的是诗,作家中当然最高质素的是诗人。像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文坛上的地位多高。另一种则还以古怪的微笑,或许他们想起了浪漫的徐志摩,尽写些爱呀、死呀的肉麻句子,不知他们何以为生?因为诗的稿费如以字数计一定很低,而一般人的诗集是票房毒药,经常要自费才能出版。

学会不相信

上个月接到一个电话,劈头第一句,说根据他们的安全监察,发现我的信用卡有两宗可疑支出,一宗是什么,另一宗是什么,如果我否认有这样的交易请按1,如果同意有这样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