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民調結果】七擒七縱七釋放?維護人權與保障人命怎權衡?
【星島民調】美國夏洛特市最近發生駭人的輕鐵命案,一名懷疑患精神病的有案底男子,在列車上割頸殺死一名20多歲的烏克蘭裔女子(下圖)。案發後,輿論質疑司法制度及精神健康服務不足,批評者包括疑犯母親,她曾申請強制兒子精神治療但被拒絕。美聯社報道指,除非法院判定當事人具直接危險性,否則難以實施非自願拘押。
在加拿大,同樣發生了多宗疑涉精神健康或疑犯獲釋後犯案的殺人和傷人案,卑詩省多位市長上周更在會議上要求檢討保釋制度,以及關注精神健康服務與治安惡化的問題。
加拿大星島新聞網就此於 9月23至29日進行網上調查,收回了348份有效問卷,結果分析如下:
1. 何者對這宗兇案有責任?(可選多項)
分別有大約七成讀者認為案中疑兇(70%)和政府(69%)須為此宗命案負責,半數人(50%)認為法院同樣責無旁貸。這顯示民眾並非純粹怪罪疑兇,也將矛頭指向制度層面。如果疑兇可能已失去自制能力,社會就只能端賴精神健全的法官和官員來把關約制,那不但為了保障公眾安全,也是要免得精神病者因鑄成大錯而失去更多福祉。
人命攸關,民眾不禁要問:悲劇是否可以避免?為何一名有案底和據稱精神病紀錄的人,能在完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自由行動?
2. 疑兇在案發時正被控一輕罪但獲准釋放是否恰當?
多達86%的意見認為案中疑兇被控輕罪仍獲釋是「不恰當」的做法,顯示公眾對法院的決定相當不滿,正好和應了卑詩省多個市政府批評保釋準則過於寬鬆的呼喊。
3. 有暴力罪行而因精神病獲判不需負刑責者,應否無限期接受監管或住院?
有壓倒性的92%民意認為,如有人因精神病而在暴力罪行中被判不需負上刑責,就應無限期接受監管或住院。
加拿大精神健康協會(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2010年全國民調也問過類似問題,結果有近91%受訪者認同,因精神病而在暴力罪行中被判不需負刑責者,需無限期接受監管或住院。
4. 法例應否容許家人或醫生強制精神病者接受治療?
民眾對這個問題的立場更為一面倒,有94%贊成家人或醫生有權強制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療。
Campaign Research今年8月發表的民調顯示,安省有三分二省民認為應該修改法例,讓家人和醫生可以為不肯自願接受服務的病人得到精神健康和成癮治療。
民調結果反映公眾普遍不滿現行的自願性治療機制,要求改革。
積犯每4日做1案 市長商家忍無可忍
小眾的人權與大眾的人命,兩者都必須獲得保障,但當兩者出現矛盾時如何取得平衡,實在是發人深省和至關重要的議題。
今年7月初,卑詩省基隆拿一名男子在法庭被判勒頸和威嚇罪成,控辯雙方同意需等待「精神健康評估」報告,法庭沒有將他收押等候判刑。被告在獲准離庭後三個小時,涉嫌殺死了他的妻子,被警方拘捕(下圖)。事件導致死者家屬及支持者發起集會,抗議釋放已被定罪的暴力罪犯。
相關新聞:前獄吏勒頸罪成仍獲釋 離庭3小時即涉殺妻 保釋標準受質疑
卑詩省基隆拿、彭迪頓(Penticton)、維農(Vernon)和西基隆拿四市的市長,9月18日聯名在《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發文,要求省府改革保釋制度、增聘檢察官,以及為「那些對自己和他人構成危險的人」提供「強制性的關懷護理」。
四位市長寫道:「在2024年,基隆拿有15人要為警方1,335份案件檔案負責,平均每人每四天就有一份新的案件檔案,但他們總是幾乎立刻就獲得釋放。」
左起:彭迪頓市長Julius Bloomfield、維農市長Victor Cumming、基隆拿市長Tom Dyas、西基隆拿市長Gord Milsom
市長們舉出了一個實例:自2021年以來,一名疑犯涉及警方220多份檔案。此人31次無視法庭命令(包括保釋條件),32次缺席庭審,並在獲釋僅數天後再次做出襲擊、威脅、盜竊和滋擾的行為。
卑詩省喬治王子城(Prince George)的華裔市長余星友(Simon Yu)要求省府「立即對保釋制度進行改革」。該市一家酒廠最近被人縱火,疑犯是一名在四年來有19次出庭記錄的男子,酒廠東主因為對當局解決治安問題失去信心,拒絕重建。
2023年9月,溫哥華在舉行「點亮華埠」(Light Up Chinatown)活動期間,一名男子涉嫌用鑿刺傷三人。他過去曾有刺死自己女兒和用利器傷人的記錄。在華埠傷人案發生當日,他獲准在無需他人陪伴的情況下,離開精神病院外出一天。
相關新聞:華埠3人被刺傷案開審被告不認罪 錄像顯示案發前有人買鑿
去年8月,卑詩省維多利亞華埠的海園酒家,早上開門前被人刑毀及試圖盜竊(下圖),警方其後逮捕了疑犯又將他釋放,同一人在同日午飯時段回到酒家,燃放一枚煙霧彈。
法例要求警方克制 須考慮弱勢社群
疑犯上午就逮中午獲釋,警方解釋是根據聯邦法例中所列明的「克制原則」來辦事。有關法例要求警方在考慮了特定因素後須盡快釋放被指控者,這些因素包括對方出庭的可能性、會否對公眾安全構成即時危險,以及可會影響公眾對刑事司法制度的信心。
相關新聞:賊人要蟹不要錢 一日兩光顧華埠酒家 警方即捕即放惹爭議
《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規定,所有人都享有自由和無罪推定的權利。警方更被要求在執法時,要考慮原住民或弱勢社群的情況,以緩解「刑事司法制度對這些人造成的不成比例的影響」。
卑詩省那乃磨(Nanaimo)市長克羅格(Leonard Krog)上周向有180多個市鎮及地區政府出席的卑詩城鎮聯盟(Union of B.C. Municipalities)大會說:「如果違反權利的意思是防止你殺死和傷害自己或別人,我會說這是一個合理的妥協。」
星島民調:
V&T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