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長者必讀
传入的 cat_slugs: %e9%95%b7%e8%80%85%e5%bf%85%e8%ae%80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941
最大页数: 95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91169, 7290756, 7289675, 7289609, 7288632, 7288548, 7288513, 7287712, 7287489, 7287469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03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30

《刺針》預測全球癌症死亡個案 2050年恐達1800萬人 哪種癌症殺最多人?

【防癌/癌症/致癌】癌症是港人的頭號殺手,2023年的登記死亡的人數中有26.2%死於癌症。有權威研究預計,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將在未來20年內激增75%、恐達1800萬人;科學家卻指全球42%的癌症死亡與吸煙、肥胖等風險因素有關,是可以預防的?

國際權威期刊《刺針》近日發表一項研究,評估了1990年至2023年間、204個國家共47種癌症的病例和死亡率,團隊並預測了未來全豉癌症的走向:

研究有何發現?

研究團隊指,1990年起,全球癌症新增病例已增加超過1倍,2023年達到1,850萬例;全球癌症死亡人數上升了74%,達到1,040萬人;預計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將增加61%、至3,050萬宗。癌症死亡人數預計將上升近75%、達1,860萬。

1990-2023年間,癌症病例及死亡人數的增幅最大的國家依次為黎巴嫩、赤道幾內亞和老撾,癌症死亡率分別上升了80%、72%和55.8%。癌症死亡人數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分別為哈薩克(-58.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56.8%)及新加坡(-48.4%);中國排名第7位,死亡人數下降了43.2%。

逾4成病例可預防 由生活習慣引起

研究團隊指,人口增長與老化,加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正助長了癌症病例及死亡數字問題;科學家呼籲各國政府須處理肥胖與吸煙等癌症風險因素,以控制全球的癌症醫療負擔。研究團隊發現,2023年全球診斷最多的癌症是乳癌(合併兩性計算),肺癌(包括氣管、支氣管和肺腫瘤)則是癌症死亡的主因。

團隊指出,全球高達42%的癌症死亡與生活習慣因素有關,包括:

  • 吸煙
  • 不健康飲食
  • 高血糖
  • 接觸毒素

煙草使用導致了全球超過1/5、癌症死亡率佔21%。在低收入國家中,主要的癌症風險因素為不安全性行為,佔癌症死亡率的12.5%。研究團隊敦促政府擴大早期癌症篩檢計畫,以提高患癌的存活率。

肺癌、大腸癌成港人癌症死亡率首2位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香港首5類致命癌症依次為肺癌、大腸癌、肝癌、胰臟癌及乳癌,2023年按性別劃分首5類致命癌症包括:

致命癌症

男性

女性

1

肺癌

肺癌

2

大腸癌

大腸癌

3

肝癌

乳癌

4

前列腺癌

胰臟癌

5

胰臟癌

肝癌

哪些人較易患上癌症?怎樣減低患癌的機會?

衛生署資料顯示,超過1/3的癌症死亡個案是由可改變或可避免的行為和環境風險因素所造成,包括:

  1. 吸煙
  2. 飲酒 
  3. 不健康飲食,例如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
  4. 缺乏體能活動
  5. 超重和肥胖
  6. 慢性感染某些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和伯基特淋巴瘤病毒
  7. 過度暴露於陽光、太陽燈或其他來源的紫外線輻射 
  8. 室內和室外的空氣污染
  9. 透過環境或工作場所接觸到致癌物

另一方面,癌症的風險會隨年齡增長而遞增,家族史和遺傳因素亦會增加患上某些癌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30-50%的癌症是可預防的,改變或避免一些風險因素能有效減低患癌機會,例如:

  1. 避免吸煙和吸入二手煙
  2. 避免飲酒 
  3. 保持均衡飲食
  4. 多做體能活動 
  5. 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 
  6. 接種預防乙型肝炎和HPV疫苗
  7. 防止被陽光過度照射 
  8. 遵從職業安全健康規定,包括在適當情況下使用保護裝備,以減少在工作場所接觸到致癌物 
  9. 採取安全性行為

資料來源:《Daily Mail》、《刺針》、政府資料、衛生署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20歲女每個月染髮1次 雙腳長斑揭患腎炎 醫生教6招染髮防中毒患癌

轉季流感恐併發肺炎致死 必吃4類食物增免疫力抗流感 1種海產降重症死亡風險

醫生教自製蔬菜汁逆轉糖尿病 每早飲1杯防三高 降患胰臟癌風險|附製作方法

曼城猶太會堂恐襲兇徒僅持刀 1死1傷遭警方開槍誤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