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新移民-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6%96%b0%e7%a7%bb%e6%b0%91-%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647
最大页数: 65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88789, 7287635, 7286427, 7279157, 7281357, 7281346, 7280134, 7278950, 7276212, 727512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01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18

【阿朗專欄】受到種族歧視了

【港人移加 627 / 阿朗專欄】在加拿大,「歧視」(Discrimination)指的是基於某些受保護的個人特徵,對某人作出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這些行為會違反加拿大的人權法律。根據《加拿大人權法》(Canadian Human Rights Act)和各省/地區的相關人權法(如安省的《人權法》),歧視是禁止的。受保護的個人特徵甚廣,當中包括種族、膚色、國籍或族裔背景、性取向,甚至婚姻狀況、家庭狀況等等。

香港人普遍對歧視的敏感度不足。在香港社會,分享基本的家庭狀況,也是社交聯誼的一部分。初來報到的我,在入職不久,就差點陷入歧視別的同事的罪名。那時候,剛好有一位新同事加入我們的團隊。午飯的時候,我和其他同事在閒聊,大家好奇這位新同事來自哪一個國家。當時候我衝口而出地說新同事的皮膚不太黑,應該不是來自於某國家。我說完之後,其中一位同事馬上說我歧視了新同事。那一刻,我意識到這表達在加拿大可大可小。於是我馬上連聲道歉,不作任何解釋。後來,從朋友裡聽到其他故事。她說公司的一位同事,在某個星期一,跟另外一位同事在茶水間聊天,隨意地問同事的週末過得如何,進行了甚麼活動。其後這位同事向人事部投訴,說這位朋友刻意了解他的家庭狀況,歧視他的家庭背景,這種對話原來也存在著風險。不過,原來受到歧視的感覺真的不好受。上星期,我便遇到被别人歧視的行為舉動。

那天,我在東約克的一間華人超市購物時,被一名帶著小孩,相信是顧客的人士,向我直問某貨品價錢。當時我沒有思考太多,第一個反應是回答說我不知道。不料,這位相信是顧客的人士,面露不滿,語帶責備地向我說:「你不是在這裡打工嗎?」 那一刻我呆住了。事出突然,我不知道如何回應,只好轉身離開。

這件事一直困擾了我好幾天。我不確定我是否被歧視了,但我心裏非常不舒服。後來跟一位對歧視行為這方面有認識的的朋友訴說經過。她說該人士的說話,確實可能構成歧視性言語。這句「你不是在這裡打工嗎?」看似是一個問題,但其背後含有一個刻板印象,即「亞裔/華人面孔的人在中超出現,應該是員工。」這種假設本身是基於你的族裔外貌,並非你實際的身份、穿著或行為,屬於一種基於種族的刻板印象(racial stereotype)。雖然語氣可能沒有明顯侮辱,但這句話反映了對我族裔身分的不當假定,屬於一種微歧視(microaggression)。

朋友說如果這種言語是偶發性、來自一般顧客,單次的言語微歧視通常不會構成違法。雖然這不一定達到法律定義的歧視,但它屬於不尊重、種族偏見的表現,我因而感到不舒服是合理的感受。朋友提醒說,若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我應當場直接回應說「我是顧客,請不要假設。」來表達不滿與捍衛自己的尊嚴。

文:阿朗

作者:阿朗,喜歡山與海,熱愛大自然。帶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來到四季分明的多倫多。用心感受着每個季節所給予的美好景致,用足印去體驗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活力。期盼在路途上,能遇上相交相知的伴。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多倫多天氣】周末氣溫將重返夏日水平  抓住戶外活動最後尾巴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   75萬公務員休假

【阿濃專欄】脾 氣

全國近半受訪者指 自己省份有「系統性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