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睡姿易致青光眼 医生教9招预防老花/白内障/黄斑病变 用手指也可护眼?

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白内障。随着年龄增加,患上的风险也随之提高。有眼科医生特别向长者分享9招护眼技巧,有助预防老花、白内障、老年黄斑病变等长者常见的眼疾,当中更警告有1种睡姿会增加患青光眼风险。
根据日媒《介护ポストセブン》报道,日本眼科医生平松类表示,随着年龄增长,患上老花、白内障、老年黄斑病变、青光眼等眼疾风险也随之增加,严重恐导致视力受损,甚至有失明风险。
4大常见老年眼疾:
- 老花眼:眼睛的水晶体失去弹性并变硬,导致负责改变水晶体的厚度的睫状肌无力,聚焦能力降低。
- 白内障:导致水晶体混浊,使人难以看清东西
- 老年黄斑病变:废物在视网膜中心的黄斑处积聚,而导致视力下降。
- 青光眼:病情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连接眼睛和大脑的视神经纤维的损失会导致视力逐渐丧失,当自己意识到时,很可能已经濒临失明。近视的人尤其容易患上,因此需要格外小心。
平松类医生表示,如果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会代偿,因此不容易察觉得到。很可能直到晚期,甚至有一天突然失明,才发现有青光眼。他提醒,早期发现的唯一方法是进行眼底检查。另外,日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助预防各种眼疾引起的视力丧失。










长者预防视力退化结士:
1. “20-20-20”法则
为了避免过度用眼,使用智能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时,每隔20分钟望向前方20英尺(约6m)外远20秒,让眼睛休息一下。长时间看手机会持续拉扯水晶体的睫状肌而变得僵硬,加快出现老花眼。
2. 不要揉眼睛
搓眼会损坏水晶体并导致或加速白内障。
3. 不要趴在桌上小睡
用手臂压住眼睛来睡觉,会增加眼压,可能影响眼球内房水的流动,并导致青光眼。
4. 戴太阳眼镜
外出时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眼镜,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也建议戴帽或遮阳伞
5. 避免吃烧焦的食物
烧焦的食物会产生晚期糖化终产物AGE,食用后会加速身体衰老,导致白内障。
6. 不要太常滴眼药水
用于消除红筋、改善充血的非处方眼药水,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性结膜炎。
7. 避免用自来水冲洗眼睛
自来水中含有氯气,冲掉保护眼睛的泪液,继而损害角膜,所以不要过度冲洗眼睛。
8. 伸展睫状肌
视线集中在距离脸部30cm的食指上10秒,然后望向距离脸部6m以上的物体上10秒。建议每天进行10组这个交替看远近的练习。
9.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40岁以上人士每2年使用眼底相机进行1次眼底检查,70岁以上者则每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有助及早发现青光眼。
解构长者常见眼疾 哪些人较容易出现?
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老花眼、白内障、老年黄斑病变及青光眼的主要征状及风险因素如下:
青光眼
病征:
- 通常影响双眼,但影响程度往往有所不同
- 周边视力逐步丧失,视野继而收窄如隧道般,及至最终会永久失明
- 开角型青光眼通常没有征状,眼睛外围会逐渐失去视力,一直慢慢蔓延至中央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征状包括眼睛剧痛、眼部胀痛、恶心、呕吐、头痛、突然出现视力干扰(通常在光线不足的情况出现)、视力模糊、灯光周围看见光环和眼睛变红,可持续一、两小时后再次消失,每当征状出现,视力便受损多一点。
风险因素:
- 年逾40岁
- 严重近视
- 高眼压
- 有血缘亲属曾患青光眼
- 糖尿病
- 高血压等
- 亚裔人士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风险较高,而非裔或加勒比黑人族裔人士则患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较高。
老年性黄斑点退化
病征:
- 中央的视力出现模糊 : 如阅读时感到字体模糊
- 中央视力有弯曲及变形 : 如天线、建筑物的周边等,出现波浪形状
- 影像中央出现黑暗地区或白影
- 视物时色彩暗哑
风险因素:
- 年龄增长 : 发病率由55岁的百分之一增加至80岁的百分之十五
- 家族遗传
- 吸烟 : 烟不离手的人士患黄斑点退化比常人多超过两倍
- 长期在强日光下曝晒
白内障
病微:
- 视觉逐渐模糊,有时会觉得光线周围出现光圈以及影像的颜色不够鲜明。
- 若是在夜间驾驶,会觉得迎面驶来的汽车车头灯刺眼而感不适或烦躁。
风险因素:
- 包括遗传和先天性因素
- 在长者最常见是因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变质、硬化和混浊
- 糖尿病等疾病
老花
病微:
- 看近的东西时,不能准确聚焦,令影像模糊。
- 约在40开始发生,度数会随着年龄而增加,直至60岁左右便会稳定
T1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