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脑习惯|煮饭做少1事恐伤脑血管 5医生盘点12个习惯增脑退化风险 退休后“躺平”也高危!

预防脑退化症退化如何从生活习惯做起?有医生指,脑退化症并非单靠年龄或遗传因素决定;越多医学研究证明,生活习惯与失智风险息息相关。他更盘点了12个会增加患脑退化症风险的日常生活习惯,当中煮饭时做少1事原来亦恐伤脑!
伤脑习惯|12个习惯增脑退化风险 煮饭做少1事恐伤脑
根据日媒《介护ポストセブン》报道,美国西奈山医院、老年医学专家山田悠史医生凭借其日美两地的丰富临床经验,表示有些生活习惯虽然会增加失智风险,但也有习惯能有效降低风险;失智并非仅仅取决于年龄或遗传因素。山田医生指在2025年5月,美国已研发出透过血液检测去诊断阿兹海默症的技术,有望可推广至其他脑退化症,早发现、早治疗。他列出了以下增加脑退化症风险的12个生活习惯,预防胜于治疗。
增加脑退化风险生活习惯:












脑退化风险习惯|1. 煮饭不开抽油烟机
空气污染是失智风险因素之一。PM2.5悬浮微粒能穿透肺部进入血管,循环至全身,并损害脑血管。如果在煮饭时不开抽油烟机或窗户,室内PM2.5浓度会飙升得比山火现场还高,损害脑血管。
脑退化风险习惯|2. 住在马路附近
PM2.5也常见于户外车辆废气。有报导称,居住在交通繁忙地区的人患失智的风险高,事关汽车废气中所含的PM2.5悬浮微粒与失智相关。
脑退化风险习惯|3. 家中门框过低
头部频繁碰撞,会增加患失智症的风险。即使是日常的小问题也要小心,例如低矮的门框容易撞头,增加脑伤风险。
脑退化风险习惯|4. 每日久坐8小时以上
2024年京都大学研究指,每日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失智风险比久坐不到3小时者高出1.3倍。长时间久坐不动会代谢下降、体内慢性发炎,致脑功能下降。
脑退化风险习惯|5. 每日喝2罐以上啤酒
饮酒习惯会导致失智症。202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韩国400万人大规模研究显示,每日饮酒超过2罐啤酒(每罐350ml)的人,失智风险比未达此量的人高出22%。
脑退化风险习惯|6. 常喝含糖饮料
含糖和果糖的饮料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失智风险。
脑退化风险习惯|7. 宵夜爱吃加工食品
饮食习惯会导致失智症。晚间进食宵夜如公仔面、加工肉等高脂食物,会增加坏胆固醇与肥胖,助长阿兹海默症元凶“类淀粉蛋白β”沉积。
脑退化风险习惯|8. 常去嘈吵场所
世卫组织指,听力受损者的失智风险比一般人高1.9倍。长时间待在嘈吵场所如卡拉OK或小吃店也会增加风险。如果家人曾提醒电视音量开太大,这可能是听力下降的警号。
脑退化风险习惯|9. 忽视视力退化
视力退化也与失智有关。一项600万人的研究显示,视力下降会让失智风险增加1.47倍;而接受过白内障手术者,失智风险较低。因此,定期检查眼睛与视力极为重要。
风险习惯|10. 长时间使用社交网络
过度使用社交网络与抑郁症风险增加有关,而抑郁症患者失智风险约为一般人的2倍。建议将每日玩滑手机的30分钟,改成阅读,就可以活化脑部,有助预防失智。
脑退化风险习惯|11. 缺乏朋友或社交
缺乏朋友或社交互动减少会加速失智,例如退休后失去人际关系或无法与妻子交谈。人际互动性质的活动,对延缓失智特别有效。
脑退化风险习惯|12. 退休后完全不工作
退休后完全不工作,缺乏社会与智力刺激会加快脑部退化。要预防失智,必须长期维持能复杂动用脑部多区域的习惯。
山田医生指居家生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少退休人士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生活方式将与患失智症的风险息息相关。从空气、运动、饮食到社交,日常生活的习惯都能成为守护脑部健康的关键。
脑退化症不同时期有何症状?
据香港医管局资料,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影响,且部分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1. 早期症状(第1-2年)
在此阶段,家人和朋友通常会以为患者的症状,只是因为年纪渐老而出现的正常老化过程,常见症状包括失去短期记忆;表达或理解抽象事情时感困难,如表达身体不适、心情感受等;情绪或行为变幻无常;学习新事物及跟随复杂指令感困难;判断力减退、基本自理活动仍能应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状(第2-5年)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早期的困难会更加明显,症状包括混淆远期记忆和现实情况记忆、偶有词不达意的情况;行为性格转变,或会容易情绪不稳;需别人协助日常自理活动。
3. 晚期症状(第5年后)
患者生活几乎完全依赖别人,不能自我照顾,症状包括记忆缺损,连熟悉的人和事也会忘记;身体活动及精神状况出现衰退;未能有效表达及沟通;不能处理日常生活、需要长期照顾;生理时钟混乱。
T1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