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企业批AI应用不似预期 无法理解情感需求 “AI缺乏人的温度”

随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生成式AI工具在设计、写作和编程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人类工作被AI取代的论调大行其道。然而,AI的快速扩张也滋生了“AI垃圾”问题,据自由职业平台Upwork和Fiverr数据,2025年上半年,“AI内容修复”订单量按年增长300%,涵盖修复AI插图、代码漏洞和重写文章等各式需求,而这些AI生成产物往往需要人工介入修复。许多人原本希望借助AI节省成本,却未料到最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来修正AI错误。

AI修复工作兴起 修复比原创更累
全球开始涌现AI修复工作,包括设计师、作家、编程等自由职业者。西班牙有设计师指,有客户用AI生成十几版商标,打印时却初发现有线条过细断墨、颜色叠加模糊、品牌名称放大后呈像素块等各种问题。该设计师直言,修复工作则与重新设计无异,甚至比原创更累。

在文本创作领域,一位美国自由作家表示,每天都收到客户发来的AI生成文章,逻辑松散且常有矛盾。她指出,文本修复最难的不是改错,而是找回“人的温度”。同时,客户常认为修改仅为在AI基础上的小修,报酬仅为原创文章的一半。
在编程领域亦需大量修复,一位印度程序员指出,AI因常常复制不同项目代码片段,未修改变量名称,致使系统逻辑混乱,这会给客户带来巨大损失;此外,AI无法识别现实中的风险漏洞,只会按照训练数据里的模式拼接代码;还有AI生成的聊天机器人不仅答非所问,更将用户电话号码、地址等敏感信息发送给其他咨询者。
AI无法理解人类情感需求
麻省理工学院一份报告则显示,95%的企业AI试点项目未达预期,并非因技术不足,而是因为AI无法记住人类的反馈,无法适应复杂的上下文,更无法理解“情感”、“氛围”这些抽象的需求。
事实上,AI已开始取代重复性高、标准化强的工作。史丹佛大学经济研究室最新报告指出,发现软件开发、客服、翻译、行销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不过,资深员工仍有AI难以复制的隐性知识,例如需要复杂判断、创造力、人际互动和同理心的职业。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