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冻龄有何不妥(下)

【谭瑞玲专栏】日本心理学家佐藤真一在《练习好好变老》一书中,明明正向地激励长者在迟暮之年,仍可持续成长和发展,却反过来又说,要努力经营才可以达到目标,难道他自己也年届六旬,都不知道老人家已体衰力弱吗?
延伸阅读:【读书明理】冻龄有何不妥?(上)


努力经营
原来,佐藤所指的,并不是体力的操练,而是,对内心的重整和接纳。
他语重心长的劝勉长者,不可因退出职场或完成了养育儿女的责任,便终日只顾吃喝玩乐,懒散度日,因为这样便会错过内在珍贵的智慧结晶(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阶段,最后只能坐以待毙地任由衰残的肉体折磨心志。

诚然,并不是每位老人家均是社会精英,但这仍无减他们内在智慧的丰盈增长。经过风高浪急人生的长辈,如何处置所受到的挫折和伤害,是内心变奏的重要关键之一。若银发族能鼓起勇气,释放一直困住自己的疮疤,不再沈溺在负面情绪中,腾出空间思索人生路,重新出发,则不单心灵得以净化,令智慧可望增长,也可成为下一代面对逆境的良药。这些具血泪的心灵提升,绝非世间的高言大志,或冰冷的AI所能替代。
此外,不少执著抗老的人陷在死胡同里,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太过聚焦在个人的能力或外貌上,因此,倘若老人家把注意力从自己失去的,转移到个人仍拥有的,除了能增加自信外,还可以向众人显示,人即使在不足中,尚可绽放异彩。例如八十高龄的世界级钢琴家Arthur Rubinstein,仍能登台演奏绝妙,他承认自己的手指移动已经变慢,但他在节奏上增添变化,弥补了老年带来不可逆转的改变。

如果能再进一步,把关注力再移到别人的需要,化为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则更能广润心灵,因为体虚力弱的高龄者常感不被需要,能够帮助他人的无私行为,会令长者觉得受尊重和有存在感。近如祖母帮忙子女看顾下一代(即使是短暂的陪伴),已普遍被学者肯定为具正面影响的“祖母假设”(Grandmother Hypothesis),再推至家庭以外的社区服务,小至打电话问候或写关怀卡,皆是长者扩濶胸怀的重要一步。
保持好奇心
同样地,老人家若只喜欢慵懒懈怠的生活,对外界兴味索然,便会陷入恶性循环中 。必须保持一颗好奇心,对自己不熟识、流行的现象,尝试收集资讯去认识,学习从不同角度去发展“扩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
不过,长者必须小心,不可成为手机视频的俘虏,以逃避阅读来增广见闻。当然阅读费神,尤其是平时没有阅读习惯的长者,可尝试由每天数页开始。资讯科技研究者Nicholas Carr在《网络令人变笨》(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一书中便郑重提醒,快速和碎片化的网上资讯,只会令脑袋丧失整合力和分析力。相反,阅读却有增强脑细胞的功能,从白纸黑字化为概念,只有人类的脑袋才做得到!如果我们怕体力下滑而硬著头皮穿上球鞋运动,那么就把阅读当作脑部运动吧。

心灵的培育
有些长者年少时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但也无损他们培植心灵的志向。人与禽兽之别,就是我们有深不可测的心灵世界。比方,看到天地的浩瀚或良辰美景,不论饱学之士或目不识丁者,皆可以有相同震撼或赏析之情,令心灵满足和壮大。
不少专家提议老人家学习或欣赏艺术这个物质以外的领域,认为可以唤醒在大脑内沈睡但仍具有惊人潜力的艺术细胞,去取代在过去已消磨殆尽的其他领域脑细胞,有机会使人的头脑焕然一新。我们也不需要把艺术视为高档的层次,民间不少艺术都是长者比较熟识或易掌握的。
一直以来,粤剧是香港很多老人家之所好,不论操曲、造手或配乐,其中需求的腔调、美感及节奏,均能提升参与者的灵性感悟。一位香港长者在他八十六岁时丧偶,待过了一年的哀伤期后,他决定重新出发,并尝试学习他从未涉猎过的粤曲掌板(敲击乐)。学成后,他成了大忙人,因为很多老人家练曲时没有伴奏,成功达至娱己娱人的双赢。

灵命的归处
由台湾学者程千芳和游一龙撰写的《老年心理学》提到,宗教生活对老人家有不少正面影响。2015年的全球价值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显示,60岁以上的长者通常都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两位作者从研究报告中发现,银发族透过祷告而获得宗教上的顿悟与鼓舞,还较年轻人明显,而且长者会将体力衰败的挫折转向仰赖上帝,教会生活的人际互动,也令老人家得到情绪支援及团体生活。
在1986年,有一项将678名天主教修女自愿捐出的脑袋之研究,目标是探讨信仰生活和阿兹海默症的关系,发现即使有部分修女的脑已出现这病症的斑纹,但是在世时却未有症状的表现,近年也越多越多学者同意灵性追求或信仰祷告生活,皆对头脑有帮助。
造物主创造人类为万物之灵,使我们有追求祂的灵性,而且不单止不会因身体走下坡而消减,反而会基于时日无多,更积极去追索,这也是长者绝对可以自负之处!
文/谭瑞玲
延伸阅读:【读书明理】冻龄有何不妥?(上)
---------------------------------------------------------

作者谭瑞玲:在历史研究、教学多年后,因一场重病,决定由象牙塔走进十字街头,通过各类文字载体,尝试从历史、时事、电影、潮流文化、家庭趋势等视镜,分享对公义及生活的看法。著有《与书影共舞:每分五分钟尽享书香影语》、《滔滔公义》、《义显之声》等书。
T05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