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茶餐厅全球开花 《经济学人》讲“奶茶”点解摆乌龙?

悉尼九龙冰室的“红van”,表面是小巴,实际是水吧。 (图 : Tastyfoodpixels) 悉尼九龙冰室的“红van”,表面是小巴,实际是水吧。 (图 : Tastyfoodpixels)

 

【星岛专题报道】香港人移民,茶餐厅也移民。很多茶餐厅食品都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以及港人的创意和独特口味。这种别具地道特色的平民食肆,在香港的数目正在减少,在世界各地却开枝散叶,迈向国际化。

在加拿大列治文,上月就有三间茶餐厅或茶餐食档开业 (见另文);澳洲悉尼其中一个社区有七间茶餐厅,不但食品够港式,装潢更是“比香港更香港”;在英国,有餐厅举办了冰室节,探讨港味与人情味;台湾的茶餐厅也越开越多,有店主为迁就当地食客,调整了食品的味道。

悉尼香港冰室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上月刊出题为〈茶餐厅,香港奇特的fusion咖啡室,正在迈向全球化〉(Cha chaan teng, Hong Kong's quirky fusion cafés, are going global) 的专文,剖析这个新趋势。

文中分析,这种咖啡室象征了香港的东西文化融合和文化包容性,然而茶餐厅体现的精神正受到打压,自港区国安法在2020年实施后,估计约50万人离开了香港,文章声称香港一些茶餐厅因被标签为“黄店”,在续租时遇上困难,很多都已结业。

离开了香港的人也带着他们对茶餐厅的钟爱,一起迁居到新天地,在美国、澳洲、英国、加拿大和台湾等港人热门移居地,近年有不少茶餐厅开张,在澳洲悉尼的宝活区 (Burwood),现在开了七间茶餐厅。有食客留言说,只消20分钟,就可以从悉尼回香港吃饭。这些店不但受到来自香港的移民欢迎,一些本地人也会光顾。

悉尼九龙冰室内有香港的银行自动柜员机,但不能提款。

这里不是香港大牌档,是悉尼九龙冰室。

在台湾,港式茶餐厅也流行起来,台北西门町是集中地。2019年在台北大同区开了“九月茶餐厅”的林德灏表示:“对于海外华人来说,能够在异乡品尝到家乡的味道,那是一种心灵慰藉。”

林德灏说,他的茶餐厅把食品的甜度适量调低,以迎合台北居民的口味。因为不仅是流散的港人会光顾,茶餐厅带有一种平易近人的气氛,所以也吸引到一批新的年轻顾客。

他说:“饭不能太硬,他们习惯吃比较QQ的,台北人不吃太甜,台南的可以。”

茶餐厅办讲座   凝聚港人社群

林德灏说:“我也希望每个台湾人来吃饭后,都能倾吓偈知道香港人的故事,事实上他们也很好奇,很喜欢香港。”

九月茶餐厅东主林德灏

香港的茶餐厅只会满足顾客的口腹之欲,但海外的茶餐厅有时还肩负传承香港文化、提供精神食粮的使命。“九月”成为了港人的聚脚地,偶尔也办起讲座 (上图),提供各种资讯协助在台港人。

英国的香港冰厅 (HOKO Hong Kong Cafe) 去年与香港三家冰室越洋合办“我港冰室节”(Bing Sutt Kongcept Festival),他们在伦敦以英语举行分享会,论述“香港冰室茶餐厅中的人情味”,还有带新移民了解当地社区的导赏团。

英国伦敦的HOKO Hong Kong Cafe 香港冰厅

香港冰厅2021年在伦敦开业,东主Ryan和Nicole表示:“随着一些老板年迈退休和香港面临经济挑战,不少旧式食肆都黯然地关门。包括我们在内,许多香港人都在远离家乡的英国展开了新生活。”

加拿大港人将茶餐厅文化推广海外同样不遗余力,列治文由华人主理的法国菜餐厅Missing Chopsticks,在今年5月结业前的六个星期,举办了“茶记 - 家的味道”特备活动 (下图),将茶餐厅食品创新改良,升华以精致餐饮呈现,以示临别前向这个陪伴香港人成长的饮食文化致敬。(见另文)

相关新闻:列治文隐世私房菜结业 创意把茶餐厅食品升华极致光荣谢幕

2021年在纽约开设粤菜酒家“快乐人”的Larry Fung指出,茶餐厅能够满足到一种“渴求”,以及对某些岁月和地方的“怀缅”。对很多人来说,一杯奶茶或鸳鸯,沉浸了他们对另一个香港的回忆。

港式茶餐厅更登上国际艺术舞台。去年巴黎的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设置以茶餐厅为主题的展览和快闪店 (上图),大受欢迎,其后更巡回至迈阿密与香港,突显茶餐厅已超越游子思鄕情怀,而成为一种被国际认可的文化符号。

此时此处   彼模样

海外茶餐厅的东主也确实不惜工本、巧费心思,除了在味觉上力求传真,也务求从视觉和听觉为食客带来重游旧地的体验,装修陈设之讲究可比博物馆,如幻似真。餐厅大门如同“随意门”,一踏进去就仿佛回到彼岸,更是那个最风华绝代的香港,那个在香港已找不到的香港。

士嘉堡的庆丰冰室

烈治文山的八月茶室于去年开业

今年初在万锦市开业的小环茶座不但食品充满香港风,老板娘更是前香港小姐谭小环

列治文的港喜餐厅

温哥华的糖百府

国际媒体谈论茶餐厅,出现认知“盲点”的情况也煞是有趣。例如《经济学人》(下图) 称茶餐厅提供的是“广东与西方fusion”的饮食,可能是把说广东话的人与香港人混淆了,事实上茶餐厅食品乃从香港独特文化环境和口味衍生而成,除小部分如叉烧汤意之外,大多跟广式饮食没有直接关连。

此外,文中提及茶餐厅一些特色茶类,例如奶茶沟咖啡而成的鸳鸯,以及红茶沟炼奶而成的饮品——文中称之为naaih cha(奶茶),但经读者反映后,更正为cha chou(茶走),因为加入淡奶和糖的才是奶茶。看似粗浅的茶记,个中有着只有香港人才懂的学问。

茶餐厅流转海外,装潢变得更有香港情怀,食品味道或会微调,价目币值也有所不同,但其承载的身份认同和人文意义,却历久不衰。香港人各散东西,香港精神却得以凝聚传承。

悉尼Burwood的香港冰室

澳洲珀斯的九龙冰室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JL (@niteluvr)

图:各店官网、CCUE

V20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夏天的尾巴】多伦多本周迎最后一波高温   周末后转凉

【阿浓专栏】自救之道(对谈二)

【青少年犯案】万锦市12岁童涉开枪杀人未遂被捕 早有暴力案底仍保释在外

卑诗一年2000多人死于毒品 家属心痛省会抗议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