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茶餐廳全球開花 《經濟學人》講「奶茶」點解擺烏龍?

【星島專題報道】香港人移民,茶餐廳也移民。很多茶餐廳食品都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以及港人的創意和獨特口味。這種別具地道特色的平民食肆,在香港的數目正在減少,在世界各地卻開枝散葉,邁向國際化。
在加拿大列治文,上月就有三間茶餐廳或茶餐食檔開業 (見另文);澳洲悉尼其中一個社區有七間茶餐廳,不但食品夠港式,裝潢更是「比香港更香港」;在英國,有餐廳舉辦了冰室節,探討港味與人情味;台灣的茶餐廳也越開越多,有店主為遷就當地食客,調整了食品的味道。

悉尼香港冰室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上月刊出題為〈茶餐廳,香港奇特的fusion咖啡室,正在邁向全球化〉(Cha chaan teng, Hong Kong's quirky fusion cafés, are going global) 的專文,剖析這個新趨勢。
文中分析,這種咖啡室象徵了香港的東西文化融合和文化包容性,然而茶餐廳體現的精神正受到打壓,自港區國安法在2020年實施後,估計約50萬人離開了香港,文章聲稱香港一些茶餐廳因被標籤為「黃店」,在續租時遇上困難,很多都已結業。
離開了香港的人也帶著他們對茶餐廳的鍾愛,一起遷居到新天地,在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和台灣等港人熱門移居地,近年有不少茶餐廳開張,在澳洲悉尼的寶活區 (Burwood),現在開了七間茶餐廳。有食客留言說,只消20分鐘,就可以從悉尼回香港吃飯。這些店不但受到來自香港的移民歡迎,一些本地人也會光顧。




悉尼九龍冰室內有香港的銀行自動櫃員機,但不能提款。


這裡不是香港大牌檔,是悉尼九龍冰室。

在台灣,港式茶餐廳也流行起來,台北西門町是集中地。2019年在台北大同區開了「九月茶餐廳」的林德灝表示:「對於海外華人來說,能夠在異鄉品嚐到家鄉的味道,那是一種心靈慰藉。」
林德灝說,他的茶餐廳把食品的甜度適量調低,以迎合台北居民的口味。因為不僅是流散的港人會光顧,茶餐廳帶有一種平易近人的氣氛,所以也吸引到一批新的年輕顧客。
他說:「飯不能太硬,他們習慣吃比較QQ的,台北人不吃太甜,台南的可以。」
茶餐廳辦講座 凝聚港人社群
林德灝說:「我也希望每個台灣人來吃飯後,都能傾吓偈知道香港人的故事,事實上他們也很好奇,很喜歡香港。」

九月茶餐廳東主林德灝

香港的茶餐廳只會滿足顧客的口腹之慾,但海外的茶餐廳有時還肩負傳承香港文化、提供精神食糧的使命。「九月」成為了港人的聚腳地,偶爾也辦起講座 (上圖),提供各種資訊協助在台港人。
英國的香港冰廳 (HOKO Hong Kong Cafe) 去年與香港三家冰室越洋合辦「我港冰室節」(Bing Sutt Kongcept Festival),他們在倫敦以英語舉行分享會,論述「香港冰室茶餐廳中的人情味」,還有帶新移民了解當地社區的導賞團。



英國倫敦的HOKO Hong Kong Cafe 香港冰廳
香港冰廳2021年在倫敦開業,東主Ryan和Nicole表示:「隨著一些老闆年邁退休和香港面臨經濟挑戰,不少舊式食肆都黯然地關門。包括我們在內,許多香港人都在遠離家鄉的英國展開了新生活。」
加拿大港人將茶餐廳文化推廣海外同樣不遺餘力,列治文由華人主理的法國菜餐廳Missing Chopsticks,在今年5月結業前的六個星期,舉辦了「茶記 - 家的味道」特備活動 (下圖),將茶餐廳食品創新改良,昇華以精緻餐飲呈現,以示臨別前向這個陪伴香港人成長的飲食文化致敬。(見另文)

相關新聞:列治文隱世私房菜結業 創意把茶餐廳食品昇華極致光榮謝幕
2021年在紐約開設粵菜酒家「快樂人」的Larry Fung指出,茶餐廳能夠滿足到一種「渴求」,以及對某些歲月和地方的「懷緬」。對很多人來說,一杯奶茶或鴛鴦,沉浸了他們對另一個香港的回憶。

港式茶餐廳更登上國際藝術舞台。去年巴黎的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設置以茶餐廳為主題的展覽和快閃店 (上圖),大受歡迎,其後更巡迴至邁阿密與香港,突顯茶餐廳已超越遊子思鄕情懷,而成為一種被國際認可的文化符號。
此時此處 彼模樣
海外茶餐廳的東主也確實不惜工本、巧費心思,除了在味覺上力求傳真,也務求從視覺和聽覺為食客帶來重遊舊地的體驗,裝修陳設之講究可比博物館,如幻似真。餐廳大門如同「隨意門」,一踏進去就仿佛回到彼岸,更是那個最風華絕代的香港,那個在香港已找不到的香港。


士嘉堡的慶豐冰室

烈治文山的八月茶室於去年開業


今年初在萬錦市開業的小環茶座不但食品充滿香港風,老闆娘更是前香港小姐譚小環

列治文的港喜餐廳

溫哥華的糖百府
國際媒體談論茶餐廳,出現認知「盲點」的情況也煞是有趣。例如《經濟學人》(下圖) 稱茶餐廳提供的是「廣東與西方fusion」的飲食,可能是把說廣東話的人與香港人混淆了,事實上茶餐廳食品乃從香港獨特文化環境和口味衍生而成,除小部分如叉燒湯意之外,大多跟廣式飲食沒有直接關連。
此外,文中提及茶餐廳一些特色茶類,例如奶茶溝咖啡而成的鴛鴦,以及紅茶溝煉奶而成的飲品——文中稱之為naaih cha(奶茶),但經讀者反映後,更正為cha chou(茶走),因為加入淡奶和糖的才是奶茶。看似粗淺的茶記,箇中有著只有香港人才懂的學問。

茶餐廳流轉海外,裝潢變得更有香港情懷,食品味道或會微調,價目幣值也有所不同,但其承載的身份認同和人文意義,卻歷久不衰。香港人各散東西,香港精神卻得以凝聚傳承。


悉尼Burwood的香港冰室

澳洲珀斯的九龍冰室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圖:各店官網、CCUE
V2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