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港口廢地經18年建設華麗蛻變 濱水公園驚艷亮相
【星島綜合報道】多倫多港口用地歷經18年建設,以一座全新的濱水公園示人,於本周末向公眾開放,這是耗資數十億元修復唐河歷史河道計劃的一部分。
綜合《環球郵報》與《星報》報道,7月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唐河(Don River)流入多倫多港。河岸兩旁長滿了湖莎草、柳枝稷和加拿大銀蓮花。小徑和橋樑縱橫交錯,彷彿它們一直都在那裡。
看起來像是一條天然水道
如今看起來像是一條天然水道的地方,去年年初只是一條穿過港口地帶(Port Lands)的新挖幹渠。眾多規劃師、工程師、濕地專家等將這片幾乎荒廢、塵土飛揚的工業荒地改造成了一條「恢復自然」的河流,周邊還有綠地,供划槳者、健行者、單車騎士和熱愛冒險的孩子們玩耍。這片區域如今被稱為比達西格公園(Biidaasige Park)。
這些設施是耗資15億元的「港口土地防洪計劃」的成果,該計劃重塑了唐河的河口,並將長期以來被市民視為「事後諸葛亮」的廣闊公共空間改造成新的公共空間。
周六(19日),該計劃迎來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佔地50英畝的比達西格公園正式開幕。遊客將體驗到滑索、大型水上遊樂場以及一座巨大的貓頭鷹雕塑,雕塑內設有兒童露天劇場——這是一座集奇思妙想與實用功能於一體的奇幻紀念碑。
遊客還可以走進河中,划獨木舟,這在過去100年從未實現過。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
「這個項目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景觀設計公司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ssociates的合夥人史維尼(Herb Sweeney)表示,該公司負責公園和防洪項目的設計。
史維尼補充道,「第一天,人們將能夠看到過去7年來的建設成果,」「但故事中還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表面之下有很多。」
比達西格公園新開幕的部分位於Ookwemin Minising的Commissioners Street沿線。
工人們正在搭建一座20世紀20年代的消防站,準備建造洗手間和會議室,以服務公園的遊客。
附近矗立著公園的核心景點之一:一個巨大的水上遊樂區,孩子們可以一起打開噴泉,讓水流在崎嶇的地面上。幾步之遙,一隻10公尺高的浣熊像高聳於新建的遊樂場上,野餐桌和燒烤架散布在一排排新栽的植物之間。
就在南邊,一條行人小徑已準備好迎接遊客來到新河的南岸,這是一個主要以自然化為主的區域,位於河流主幹道和旨在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入口之間。在河的南側,遊客可以真的把手和腳浸在水裡。
旨在恢復生態和原住民歷史
這座公園和更大規模的防洪計劃體現了一項旨在恢復生態和原住民歷史的特殊努力。 「Biidaasige」在原住民語裡的意思是「陽光照向我們」,這個短語充分表達當地景觀和項目的意圖。
「它代表著原住民與他們城市中的土地和水重新建立連結的地方,」多倫多原住民事務辦公室的高級項目經理Fred Martin說。
「人們常說,流入沼澤的水和流出的水是不一樣的——流入的水在這個過程中被淨化了。我們希望來到這裡的人們得以蛻變。」
景觀本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歐洲人定居之前,唐河穿過一片超過5平方公里、充滿生機的濕地流入安大略湖,那裡對當地原住民來說意義非凡。英國殖民者將其命名為Ashbridge’s Bay Marsh,到19世紀時已經嚴重污染。
從1912年開始,這個地區被填平,成為多倫多的港口土地,但港口從未特別繁忙。
荒廢了一個世紀
一個世紀以來,這裡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半空置倉庫、油罐和設備堆放場。唐河筆直向南流,然後在混凝土護岸的基廷運河急轉90度。當河水氾濫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水位會漫過河面。這種威脅使得整個港口用地(約400公頃)變得脆弱不堪,基本上無法發展。
自2018年大規模建設開始以來,港口用地計劃重塑了這片地形。基廷水道依然存在,但現在唐河有了另一條路線:它繞行一片修復後的濕地,向西彎曲,流向一個新建的河口。沿途的河灣、港灣和自然形成的河岸提供了抗洪能力、生態棲息地和公共通道。
大部分現有建築物和道路已被拆除;新建的街道和橋樑使車輛、行人、自行車以及未來的輕軌能夠通行於這片土地上。
這個設計源自於2007年的國際比賽。多倫多海濱區的首席規劃與設計官Chris Glaisek解釋,先前的防洪方案是將唐河改道,與附近的高速公路並排。
「現在,已經成為焦點,」他說。「我們已經將大自然搬到了可以呼吸的地方。」
比達西格公園的第二期也是最後一期計劃預定於明年開放,未來的配套設施將包括一個更大的遊樂場和一個美食亭。拉索德藝術徑(Lassonde Art Trail)由15個公共藝術場地組成,貫穿比達西格公園,其中包括蒙克曼(Kent Monkman)的委託創作,計劃於2026年開放。
隨著第一期工程的完工,這座城市不僅擁有了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還獲得了一個歷史、自然和城市生活交匯的地方——多倫多濱水區的未來也已在此地開始成形。
圖:星報
V6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