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食肆大獎懷舊篇:4款快要吃不到的老派粵式點心

【星島綜合報道】中華食肆大獎「首本名菜」(Chinese Restaurant Awards)周五(18日)發布文章,談及近年廣東點心「消失的味道」引發共鳴。
文章稱這些「消失的味道」近年成為飲食圈常談話題,出現在主廚菜單、傳統美食活動,甚至是社交媒體的懷舊貼文中。談到廣東點心,某些款式的逐漸消失,不只是懷舊,更是日常生活中一門深厚手藝的靜靜凋零。
文章說,「點心從來不張揚,卻最能喚起味覺記憶。它通過紙薄如羽的餃子皮、細火熬製的湯底、以及師傅低調的堅持,在快節奏的現代,這些靜默的味道最先被遺忘。」
以下為「首本名菜」提供4款定義一代人味蕾的經典點心,以及仍在堅守它們的少數茶樓。
鵪鶉蛋燒賣
鵪鶉蛋燒賣曾是70、80年代酒樓點心車上的主角標誌。將鵪鶉蛋放在豬肉蝦膠餡上一拼蒸熟,蛋黃微熟柔嫩,是這道菜的靈魂。火候稍有不慎,蛋黃會變得老韌,或者肉餡不夠滑嫩多汁。
現時已只有少數茶樓能為老饕重現這款燒賣。品味它,需要懂得欣賞細節,這不僅是舊派的懷念,更是一份對工藝的尊重。

Photo source: Ding Dim
紙包骨
紙包骨是粵式點心中極少數仍保留傳統包紙慢蒸的經典。以豆豉蒜蓉醃製排骨,再用牛油紙包裹,落油鑊炸熟,拆開紙包時濃郁香氣撲鼻,肉質軟滑,骨肉分離。
這道點心在香港則只餘少數老牌點心師傅會特別為熟客製作,還原拆包瞬間的感動。

Photo source: Facebook
上湯炸粉果
上湯粉果與蒸粉果不同,採用輕炸手法,外皮微脆,口感內軟。餡料由豬肉、蝦肉、竹筍及香菇組成,質地略帶渣感,彰顯手工之美。
粉果旁邊伴有清澈甘甜的上湯,出湯前輕灑新鮮韮王,為湯底添上一抹清新香氣。食客一件件蘸湯細嚐,酥脆外皮與鮮美湯汁交織,成就一份低調卻深刻的滋味。
香港北角鳳城酒家依然堅守這份傳統,讓人得以品味時光的韻味。

Photo source: OpenRice
芝麻卷
芝麻卷由黑芝麻糊、糯米粉及糖混合蒸製,再手工捲成層層薄片,冷食最佳。口感彈韌,帶有淡淡的芝麻香甜,是老一輩茶客熟悉的甜點。
香港營致會館的蕭顯志師傅,近年重新帶起這款點心,既不是純粹的復古,而是對細膩滋味的再現與堅持。

Photo source: DayDayCook
V02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