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美貿易戰】因應美國關稅 這些華商企業的法寶在哪裡?

(Lastic營運長江許山從不吝嗇分享他的商場成功祕訣。)
【星島記者陳儀芬報道】加美貿易談判正積極進行中,許多長期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商家因關稅感到痛苦,但不少華裔企業早就做了分散市場的準備,在這波關稅來襲的風暴中影響並不大。
提到美國關稅影響,加拿大生技製造公司VIVA董事長柯江忠搖頭不解地說:「不知道特朗普在想甚麼,但倒楣的是美國人,我和客戶都說了,產品要漲價是白宮造成的。」
柯江忠於 1997 年創立的 VIVA,是加拿大知名藥品和保健品工廠,系列產品包括軟膠囊、硬膠囊、錠片、粉劑等,也針對糖尿病、癌症、失眠、中風等病症研發新藥品,產品線行銷至全球。他說:「之前美國市場比率還高達 45% 以上,如今已降至 15% 左右,我並不擔心關稅。」

(柯江忠很早就分散市場,降低美國銷售量比率。)
維生素大廠禾寶藍 (Herbaland) 總營業額曾經高達 80% 靠美國,如今美國市場占比不到 20%。
創辦人楊秀偉早從 2023 年就積極採市場多元化策略,基於和亞洲的淵源,禾寶藍產品不僅在中港台廣受歡迎,在東北亞和東南亞也有強大銷售力,全球布局已逾 40 個國家,這星期剛與哈薩克簽約。
她並說,「購買加拿大運動」也造就另一波品牌熱度。「加拿大零售商如Rexell、Save-On-Food、大統華等都歡迎我們進駐鋪貨,讓我們的銷售據點更多了。」
有人說今年至明年都是經濟低迷期,她說:「想在經濟大環境中屹立不搖,就要時刻保持研發創新的能力。所以我們不僅做維生素軟糖產品,如今還有液體的營養素、有能量棒,最新產品是果條狀。」

(禾寶藍公司的產品遍及世界40多個國家。)
在卑詩省以生產竹吸管和竹餐具聲名大噪的綠色標竿企業 Lastic 執行長江許山坦言關稅加緊了公司到美國設廠的腳步,但他不擔心所謂經濟下行的問題。「我們本來就籌劃在美國紐澤西設廠,關稅算是加速器之一。但同時,加拿大多倫多和渥太華的擴廠腳步也在推進中。」
江許山說,環保吸管的竹原料或茶原料是從台灣進口,不受關稅影響,如今他正和加拿大 Tim Hortons 企業商談回收咖啡渣做原料的合作事宜。「我們有強大的 know-how,是做環保吸管的第一高手,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歡迎我們去設廠,每個企業也都樂見和我們共創雙贏,保持品牌競爭力就不擔心經濟波動。」
品牌行銷專家卓林表示,華商企業的優勢在於「多元文化背景」和「腦筋轉得快」。他說:「很多華裔加拿大企業家很容易和中港台的企業搭上線,很能接納中港台的經商文化,比一些傳統加拿大企業更早並更快地找到貿易活路。」
從事建築業的曾耀華練就了「商業鼻」,總能快速嗅到市場風向球,他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例如「去年加拿大對來自中國的鋼鋁材料進口加徵 25% 關稅,後來鋼鋁材料都轉為越南進口了。」
他也說,世界恐難回到「零關稅的狀態」,所以各企業和民眾都應做好準備,保持彈性、備好現金流與多重計劃,就能避免衝擊。
總理卡尼周二也公開表示:「作為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一部分,加拿大可能不得不接受部分關稅。」
加美貿易訴訟律師佩勒林 (William Pellerin) 認為,卡尼試圖「為加拿大人和加拿大企業敲警鐘,人人都應為此做好準備。」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