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即時加國
传入的 cat_slugs: %e5%8d%b3%e6%99%82%e5%8a%a0%e5%9c%8b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即時新聞 - 3個月以內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2784
最大页数: 279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2125, 7322096, 7322058, 7322022, 7321945, 7320505, 7321880, 7321881, 7321831, 7321815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4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4

【母親節故事】專訪何雁詩照顧天使病兒心路歷程 加港治療支援差距有多大?

生命的旅途上,總有一些時刻,讓我們重新定義「愛」。在舞台上,她是為人熟悉的香港女歌手何雁詩;但在台下,卻是一位罕見病童的母親。兩歲兒子鄭讚廷(Asher)前年 12 月確診患有「天使綜合症」,不時出現腦抽筋、吞嚥困難等情況,何雁詩由此從一位「大不透」的女孩,學會當一位廿四孝媽媽,全方位照顧兒子。

天使綜合症屬於罕見病,根據加拿大天使綜合症基金會(Angelman Syndrome Foundation)2017 年估算,加拿大有約 5,000 宗個案。Asher 雖然至今仍未學懂叫一聲「媽媽」,但在何雁詩眼中,他卻形同「小天使」,讓她學會甚麼是「母愛」。

何雁詩由一位「大不透」的女孩,學會當一位廿四孝媽媽,全方位照顧患有天使綜合症的兒子。

從陽光的笑容 到晴天霹靂的消息

Asher漸漸長大,何雁詩發現他的發展比同齡小朋友緩慢。

Asher在美國接受治療,學習嘗試企起身。

「You are my sunshine, you are my sunshine……」何雁詩自兒子出世起,便經常唱出這首歌,因為 Asher 常報以陽光一樣的燦爛笑容;把兒子命名為「Asher」之故,也是源於阿拉伯語的「Happiness」(快樂)。殊不知,他愛笑背後,另有原因。

Asher 一歲半時,經基因測試,確診患上天使綜合症。當時,何雁詩與丈夫鄭俊弘晴天霹靂。據臨床醫學統計,現時全球每兩萬名兒童,則有一位兒童患有「天使綜合症」,這是屬於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發展障礙,患者除了智力發展比同齡小朋友遲緩外,還有「快樂木偶」的特徵,即為過度快樂、愛笑,以及癲癇、語言障礙、步履不穩和小腦症等。

何雁詩透露Asher到美國治療後,漸見進步。

何詩雁在多倫多智愛中心接受加拿大《星島》訪問直言,得悉兒子患有罕見病一刻,十分絕望;目前兒子吞嚥困難、步履不穩,「依家一個 Up and coming(接下來)嘅問題,就係佢未識行,成日要抱,但係佢(兩歲)就好重,呢個都係一個難關」。

鄭俊弘在旁補充,Asher 不時腦抽筋,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每日都要準時食藥,即使食了藥,有時都會暈,所以要即刻接住」。何雁詩在旁笑言,正是因為要接著兒子,她的反應、動作變得加快了。

從告別「無腳雀仔」個性 到「咕咕唧」秘密語言

何雁詩在「Angels Within Us」慈善音樂會翌日參觀智愛中心。(何逸蓓攝)

智愛中心一塊壁佈板貼滿該中心特殊需要人士的成長印記。(何逸蓓攝)

何雁詩邀請智愛中心智障人士一同唱歌。(何逸蓓攝)

縱然全天候照顧兒子,令何雁詩感到吃力,她坦言是 Asher 的出現,令她由一位「我行我素」的女孩,學會勇敢面對難關與堅持,以及如何培育出「無條件的愛」呵護愛兒。由換尿片、照顧飲食、監察睡眠情況、接送兒子上物理治療師課堂,以至遠赴美國求醫,她都親自為兒子安排,告別昔日隨意、「無腳雀仔」般自由自在的個性與生活。

何雁詩夫婦今年3月在萬錦舉行「Angels Within Us」慈善音樂會,音樂會大螢幕上播出天使綜合症家庭的合照。(何逸蓓攝)

何雁詩表示,十分感恩兒子Asher選擇她作為父母。(何逸蓓攝)

她笑言,Asher 的笑點極低,「『咕咕』、『嘻嘻』可能已經笑到肚痛,但佢嘅情緒係好直接話畀大家聽。」正因為 Asher 一份純真的笑容,把快樂感染家人,反而沖淡了她在工作和照顧日常上的疲憊。她笑言自己「大不透」的個性,意外融入了 Asher 的童真世界,時常與他玩樂「拗吓拗吓」,「咕咕唧」BB 語成為了他們的共同語言。

對於記者問及兒子的智力發展遲緩,甚至可能終身如此,何雁詩依然樂觀面對,認為基因藥物的發展或為未來帶來曙光,「好多可能性,唔可以因為呢個病,斷定佢一世,要心懷希望,科技係幫到佢」。

鄭俊弘夫婦與智愛中心特殊需要人士合照。(何逸蓓攝)

罕見病的認知距離︰加拿大、香港天使綜合症患者治療大不同?

智愛中心行政總監梁敏儀表示,由於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洲等西方國家確診個案較多,這些地區的社區支援發展自然比香港完善。(何逸蓓攝)

根據估算,現時加拿大約有 5,000 名天使綜合症患者,而香港則只有約 60 宗。患上此病的最常見成因,是來自母體的第 15 號染色體其中一節基因出現缺失,亦有部份患者即使擁有該節基因,卻出現基因突變。

位於萬錦市、專門支援特殊需要人士的慈善機構「智愛中心」行政總監梁敏儀表示,由於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洲等西方國家確診個案較多,這些地區的社區支援發展自然比香港完善。

加拿大天使綜合症基金會就推出《照顧手冊》。

加拿大天使綜合症基金會推出的《照顧手冊》指引患者父母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病徵。

舉例,加拿大天使綜合症基金會就推出了《照顧手冊》,指引患者父母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病徵、照顧重點及藥物選項。加拿大多間醫院聯網亦設有天使綜合症診所(ASF Clinic),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服務。同時,加美地區更有藥廠投入基因藥物研發,希望從遺傳源頭改善病情。

梁敏儀指出,由於香港確診個案稀少,臨床經驗不足,醫學界對罕見病的辨識度遠不如歐美,「佢哋好容易混為一談:總言之就係先天性障礙、先天性疾病啦,去到最尾就係(歸類為)智障囉。但其實天使綜合症同唐氏綜合症,已經有好大分別。」

北美社區較包容 天使家庭交流更頻繁

何雁詩夫婦自去年起屢次前往美加,除了關注基因藥物的研發進展,亦積極走訪當地天使綜合症家庭,汲取照顧心得。(何逸蓓攝)

為了讓兒子獲得更合適的治療,何雁詩夫婦自去年起屢次前往美加,除了關注基因藥物的研發進展,亦積極走訪當地天使綜合症家庭,汲取照顧心得。

鄭俊弘早年在加拿大成長,兒子 Asher 亦擁有加拿大國籍。他透露,加拿大除了有專科診所,如溫哥華設有專科診所針對天使綜合症個案治療,當地家庭之間更傾向主動聯繫,不時相約於咖啡店交流育兒點滴,「其實愛係一樣,但香港無咁多機會見面。」此外,他認為加拿大地方較大,為病童提供更多活動空間,「始終香港係一個好細嘅地方,殘疾人士需要嘅地方大啲」。

何雁詩也坦言,北美國家整體而言,對天使孩子較為包容與友善,與亞洲文化截然不同。

由「0」進步到「5」︰已經好叻

鄭俊弘夫婦在音樂會完結後,翌日到智愛中心參觀。(何逸蓓攝)

曾在香港任職社工、照顧過天使綜合症患者的梁敏儀分享,大部分患者都有吞嚥困難、步履不穩和抽筋等問題,需要長期接受物理治療與職業治療,「完全康復就真係難嘅,因為佢哋係先天性嘅障礙。所以要睇返佢需要邊一方面欠缺,喺嗰一邊加強。」

雖然她未曾接觸曾有完全康復的天使綜合症患者,但她認為天使孩子在加強訓練下,活動能力有顯著進步,從「0」進步到「5 分」,已是莫大成就,至少能減輕家長部分照顧壓力;但由 5 分走到 10 分,則需要長年累月的努力與堅持,是漫長之路。

移民治療要考量醫療空窗

梁敏儀表示,每個省份的政策都不同,家長是否攜帶罕見病兒移民,是視乎該病童需要及每個家庭的選擇。(何逸蓓攝)

不少家長在考慮是否攜同患病子女移民時,除了顧及生活適應,更要面對醫療支援的銜接問題。梁敏儀指出,有家庭會擔心由香港過渡至海外期間的覆診空窗期(Gap Time),亦需了解兩地醫療系統如何對接。

若孩子已成年,移民門檻會相對較高,部分地區亦可能因醫療資源考慮而設限。梁敏儀表示,每個省份的政策都不同,家長是否攜帶罕見病兒移民,是視乎該病童需要及每個家庭的選擇。

加拿大天使綜合症專科診所地點︰

BC Children’s Hospital

1. BC Children’s Hospital(溫哥華)
專科範疇︰遺傳學、神經病學、發育兒科、飲食與營養、睡眠、腸胃科、復健醫學、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社會工作/家庭支援、言語治療、心理學/精神病學

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2. 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渥太華)
專科範疇︰神經醫學、發育兒科、遺傳學、心理學

Montréal Children’s Hospital

3. Montréal Children’s Hospital(滿地可)
專科範疇︰神經病學與遺傳學

(資料來源︰加拿大天使綜合症基金會)

採訪、攝影︰何逸蓓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聯邦預算】卡尼政府宣布擴大投資 赤字升至780億元

多倫多昨晚突降冰雹 市民驚呼如「鵪鶉蛋」

連詩雅日本瘋狂Shopping嚇親陳家樂 練跑兼陪老公踢足球好浪漫

福特省長效特朗普運用行政命令 悄然廢除多倫多強制綠化屋頂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