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筋暴現自測健康 這部位現青筋恐心臟衰竭/肝硬化 這動作做3分鐘可紓緩

青筋暴現的位置也可自測健康?有醫生指出,不同部位出現青筋有機會與各種疾病相關,當中如發現身體其中一位置長期現青筋,可能是心臟衰竭、肝硬化等疾病的徵兆。要紓緩青筋情況,醫生也教做1動作,只需3分鐘即可促進血液迴流。
青筋暴現自測健康 這部位現青筋恐心臟衰竭/肝硬化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當用力握拳時,手背上浮現的靜脈血管,亦被稱為「青筋」。當中,如發現以下部位長期出現青筋,有機會是由疾病導致:
哪些部位現青筋恐患病?
哪些部位暴現青筋恐是健康警號?
1. 上肢
手背血管浮凸:可能反映腰椎長期過度負荷,常見於此現象常見於久坐的上班族群。
手指節青筋明顯:多見於40歲以上人群,主要與末梢循環不良有關。
掌心靜脈網擴張:可能暗示消化系統功能出現障礙。
2. 頭頸
太陽穴血管突出:收縮壓超過140mmHg的機率會增加3倍。
舌下靜脈曲張: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指標,建議應定期監測膽固醇數值。
頸靜脈怒張:這實際上是反映右心房壓力的重要徵象,當頸靜脈明顯怒張時,往往提示心血管系統的靜脈壓,常見於心臟衰竭、肝硬化或腫大,以及上腔靜脈血液迴流受阻等疾病有關。
3. 軀幹
胸前靜脈顯露:可能與荷爾蒙失調相關,特別在女性月經期前更為明顯。
腹部青筋浮現:由於正常人腹壁皮下靜脈位置較深且被較多脂肪組織覆蓋,通常不會明顯顯露青筋,但當出現肝硬化、腹水或腹腔內腫瘤壓迫器官時,會導致門靜脈和下腔靜脈血液迴流受阻,進而使腹壁淺靜脈血管膨脹,呈現粗壯、扭曲的青筋。
4. 下肢
膝後靜脈擴張:常見於關節炎患者,建議搭配關節活動度檢測評估。
小腿靜脈曲張:需長期站立職業,例如老師、櫃檯人員等人群,年發生率可達15%。
黃軒醫生表示,上述的靜脈曲張問題,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典型表現為表層血管像蚯蚓般扭曲,明顯凸出皮膚,呈團狀或結節狀。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引發破潰、出血、感染,或形成血栓,最終可導致爛腳,甚至肺栓塞。
5大日常因素易現青筋 這歲數起較為明顯
除了以上原因會出現青筋,黃軒醫生表示,靜脈血管的能見度,其實是身體的「天然透視鏡」,還會受以下五大日常因素所影響:
天生體質:皮膚較薄或膚色白皙者,血管輪廓自然明顯。
脂肪含量:體脂率低於18%時,靜脈可見度會顯著上升。
溫度變化:炎熱環境會使血管擴張達20%;冷敷15分鐘可改善情況。
年齡增長:40歲後隨皮下脂肪逐漸減少,血管顯現程度會每年增加3%。
職業特性:經常搬運重物的人士,手部靜脈直徑平均增加0.5毫米。
他提醒,若半年內突然出現靜脈凸起,且觸摸有硬塊感,務必及時求醫檢查。
3招保養靜脈血管 這動作做3分鐘可紓緩
黃軒醫生也教3大方法,保養靜脈血管:
1. 簡單自我檢查
建議每月用手機記錄四肢靜脈狀態,以觀察變化趨勢。
2. 生活調整
每小時做3分鐘踮腳運動,促進下肢血液迴流。
洗澡時,透過用冷熱水交替沖淋四肢,改善血管收縮功能。
3. 就醫時間
當靜脈周圍出現褐色沉澱或皮膚潰瘍時,應立即求醫。
他提醒,靜脈顯現程度如同「身體的晴雨表」,建議可在30歲後每年接受血管彈性檢測,例如踝肱指數測量,搭配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保護血管健康。
資料來源: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獲授權轉載)
專家履歷:黃軒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T1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