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專欄】救生艇魚蛋論

【港人移加 491 / 阿朗專欄】世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移民部批核循「救生艇」途徑申請永居身份的進度嚴重滯後,去年年底更出現一個月內僅批出11宗永居權的情況。與此同時,移民部在本月初表示,加拿大將為多達6,000 名非法建築工人提供合法身份。原因是這些無證移民,已經在加拿大生活和工作,並為該行業做出了貢獻。這讓人大惑不解的理由,彷彿在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生存在另一次元的時空裡。難道坐在「救生艇」上的香港人,沒有在加拿大生活;沒有努力工作;沒有在所擔當的崗位上對社會作出貢獻? 再者,我們是以合法工簽在加拿大工作,並按稅例繳付稅項。除非,我們所工作的行業,並沒有對加拿大作出半點貢獻。那請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憑著香港人的拼搏精神,投入被認定能貢獻加拿大的行業。
當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救生艇」港人,在關注並爭取我們的權益時,在社交媒體上不難看到早已「上岸」的香港人或華人,對「救生艇」港人作出苛刻批評。留言都非常涼薄,甚至讓人感到心寒。他們的說法離不開「救生艇」港人,為何能以這麼簡單並相對快捷的途徑取得永居身份。而他們都是以專業技術,或經歷過漫長的付出,才取得永居權。這種「我不好,也不想你好」的思維,讓我想起黃子華先生在多年前的《冇炭用》棟篤笑表演中,所說的「魚蛋論」。「魚蛋論」說出當時香港人的一種心態,某人看到別人用同樣的價錢買的一串魚蛋,比他的多兩粒。某人不會要求小食店補回少了的兩粒魚蛋,反會要求小店拿掉別人兩粒魚蛋。心態是「我少了,你也不能多。」就像部分當年的移民人士,心裏懷著「 我們當年這麼辛苦,你們也不能輕鬆。」
都市傳說常常提到某個國家或民族,在加拿大是如何團結。在工作上,只要有一位該國家或民族的人入職某公司,便會全力引薦身邊的同伴們進入該公司工作。香港人在這種「要贏便一齊贏」的心態,就較遜色。
今天加拿大政府是如何對待「救生艇」港人,雖然各人有不同的睇法,但事實畢竟都被清楚地看在大家眼裡。這樣的一個政府,就算你已經是「上了岸」的人,難道在往後的日子裏能保證不殊途同歸?
文:阿朗

作者:阿朗,喜歡山與海,熱愛大自然。帶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來到四季分明的多倫多。用心感受着每個季節所給予的美好景致,用足印去體驗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活力。期盼在路途上,能遇上相交相知的伴。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