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38】屍袋和沉船都嚇不醒的移民夢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38】「全家賣房出國,回國時裝在屍袋裡。」這句令人膽寒的話,是印度前駐加特使的原話。
印度特使桑傑-維爾馬的意思是提醒打算前往加拿大留學的印度人三思而後行。一些印度家庭賣房籌款送孩子去加拿大留學,孩子卻進入不合格大學,無法就業。一些留學生難以回國面對家人,選擇自殺。他說在他任職期間,每周至少有兩具學生屍體被裝在屍袋裡,送回印度。
從他的話裡讀到兩點信息:
第一點,印度的非法留學和移民中介十分猖獗,導致數量巨大的印度家庭遭到詐騙,人財兩空。
第二點,非法中介之所以興旺,因為想要出國留學和移民者人數眾多。
這裡說的雖然是留學,但是留學是移民的前站。絕大多數留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移民。
被裝在屍袋裡的,是夭折的移民夢。
移民不是新鮮事。四百年前,就先有英國人,再有荷蘭、瑞典、德國、法國人,歷經曠日持久的海上漂泊,來到北美,開疆拓土,打造家園。幾百年来,世界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翻轉,移民潮從未終止。近五十年,移民潮再掀新高。
按理說技術在進步,經濟在發展,多國紛紛「崛起」,應該沒有那麼多人想要背井離鄉,到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去討生活了。然而不是這樣。然而恰恰是同樣的原因,導致更多人看到人生的另一種可能,看到希望。
其一,人們在信息時代,實實在在看到不同水準國家之間從物質到精神的巨大區別,於是人們想要真正生活在那些人類創造出來的更好的社會裡。
其二,經濟發展了,一些人擺脫了赤貧或近貧,進入中產或者小康。也就是說,這些人不但可以有到更好的地方去生活的想法,而且有了支持這種想法的條件。
其三,經濟技術進步帶來的國力增強,反過來強化了一些國家的意識形態統治,同時也加劇了國家之間價值觀分歧帶來的動盪風險。無論是人身安全,還是精神自由,都是讓人「適彼樂土」的充分理由。
我有一個印裔同事,出生印度中學老師家庭。她對我說,能夠移民加拿大的印度人,就像她家一樣,是印度的中上階層。如果是最上層,不會移民,也用不著移民。如果是最下層,就像很多人詬病的街頭買賣手抓食物者或者恆河裡洗漱排泄者,沒可能移民。只有中上層,生活比較好了,但是還不夠好,還希望有上升空間,這個空間在國內又打不開,於是才選擇移民。
別的國家不說,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是一樣的。體制內最上層不可能肉身移民。最下層的農民,城市貧民,流水線上的打工人,也不可能移民。移民的,都是新晉中產和小康。只有這部分人,才可能有移民的想法和條件。
不說經年累月通過正軌渠道辦理移民,就說走線。走線者,起碼也要買得起一張飛往厄瓜多爾或者玻利維亞的機票。只是BBC今年四月的新聞說,墨西哥海灘上發現8具中國公民屍體。他們想要乘船偷渡美國,不料船翻人亡,客死他鄉。
可是這樣的新聞能嚇退其他的走線者嗎?不會。BBC那條新聞同時說了,中國前往美國的走線者兩年暴漲50倍。
同樣,裝在屍袋裡的印度留學生會遏制印度移民潮嗎?不會。
就像四百年前的歐裔,為了逃離戰爭、政治壓迫、宗教迫害和死刑而移民,為了自由而移民,四百年後的人們,內心的渴望又有什麼兩樣?
但是對僅有一次人生的個人來說,移民是一條非此即彼,沒有折衷的道路,選擇的同時就意味著喪失。
沒有當初五月花號和其他船隻上的移民們,就沒有北美這片新樂土。但是最初的移民中有多少人死於非命?他們哪裡看得到葬身之地今天歲月靜好的樣子。
我們這些當代移民,或許沒有性命之虞,但是我們經歷過的痛苦,無異於伐毛換髓。我們失去的,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的原點。是那方我從小看到大的水土,新世界固然美,可是總不如家鄉的地貌那麼親切和天經地義;是那口我從小說到大的母語,多少年以後我終於說一口流利英語,可是一著急,冒出口的還是刻在骨子裡的方言;是故鄉的食物,就算我號稱吃慣生冷,可是回鄉探親,只覺得家鄉美食,怎麼吃也吃不夠;是父母親人,我年逾八旬的老父母,我一年只能匆匆探望和陪伴數日,有什麼能夠補償我無數朝夕的牽掛和惆悵?
值得嗎?不知道。
我只知道,遙想當初,移民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半秒猶豫,就做出了選擇。
文:語冰
資料圖片
------------------------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