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語冰-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8%aa%9e%e5%86%b0-%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86
最大页数: 9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17966, 7310214, 7303379, 7300425, 7291066, 7284018, 7276396, 7269251, 7261895, 725761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1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01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34】難民躺拿福利我吃酸葡萄 誰比誰容易?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34】我一個朋友,喜歡轉發抱怨文。抱怨的對象包括政府,物價,氣候變化,新移民等。最近的一篇,抱怨的是難民。

文章標題很搶眼:「難民一年躺拿五萬加元」。一切和錢有關的新聞,尤其涉及大額金錢的新聞,都額外引人注目。何況這個標題裡還有「難民」和「躺拿」這樣的戲劇衝突因素。我當然也禁不起誘惑,點開通讀了文章。

轉發即贊同。這個打政府工的朋友和我情況不同,他轉發過的抱怨,我不可能全部附和。比如上次他轉發文章,抗議公務員要回辦公室上三天班,我看到,頓生腹誹。你們拿納稅人錢,還不願意回辦公室上班,我們這些滿負荷自僱工作的人,該怎麼想?!

可是這次看完這篇關於難民拿錢的文章,我卻也「破防」了。

文章大意是,一個五口之家的難民家庭,在重新安置援助計畫(Resettlement Assistance Program)下,第一年共可領到逾五萬加元。這筆錢裡包括每月$1899.41的經濟補貼,三個孩子每月共$1,800的牛奶金,每月$500的住房補貼。把這幾筆錢加起來,乘以12,可不就上了五萬嗎?這裡面還不包括$8,326.14的一次性安家費。

這些錢還不用繳稅。

看到這裡我頓時想起我上個月分期預付的大筆幾千稅款,這個月一千五的汽車保險,下下個月的下一筆分期稅款,還有一過年就近在眼前的高昂地稅。

我繳的稅,還有無數和我一樣的工作階級繳的稅,去了哪裏?去了政府手裡,歸政府支配使用。所以這些難民「躺拿」的錢裡也有我的一份。

所以難民拿的錢算不算政府慷我們大家之慨?所以我,我的公務員朋友,還有文章裡引用的那些發表不滿評論的人,是不是有資格破防?

沒錯,就是這麽回事。

但是這裡面又有些不對的地方。

我搜了一下加拿大對「難民」的定義。難民,指為逃避戰爭或迫害被迫離開祖國的人們(Refugees are people who have been forced to leave their country in order to escape war or persecution. )遭受迫害的原因有種族,國際,信仰,所參與社會組織,所持政治觀點,遭受殘忍和不人道待遇或有生命危險,遭受酷刑風險。

細品字裡行間,我發現,這些原因基本都屬於形而上的範疇,都源於思維領域裡的分歧帶來的對立和衝突。而近年來各地的戰火,就基本出於這同一個原因。人類已經脫離早期低層面的生存之戰,世界上不同陣營已進入基於價值觀劃分的時代。

而怎麼對待難民的問題,也是一個價值觀問題。

加拿大之美好,可不僅僅是人們愛說「sorry」這麽簡單。加拿大這樣的國家之偉大,正在於為這個世界上的苦難提供庇護所,為朝向平等,包容和自由的方向不斷跋涉的人類文明點一盞燈。

試想,如果一個人僅僅因為出生不同或想法不同,就深陷萬劫不復的地獄,無處可逃。地球該多令人窒息,人類該多令人絕望。

好在並非如此。好在還有希望。

再想想,身為已經在歲月靜好的加拿大安居樂業的華裔移民,是不是每個人在遙遠的故鄉都有親朋戚友呢?誰能保證「難民」的身分不會降臨到我們至愛的人們頭上呢?或者你說,我背後有個強大的祖國。這樣的事情絕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那麽別忘了,「逃港」——曾經的「逃往」和後來的「逃離」,都還沒有成為歷史。

所以,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而加拿大和其他國家卻關門閉戶,不聞不問,我們又能怎麼樣呢?指責這些國家不講「道義」嗎?可是本來就並不關這些國家的事。

可是好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另一種價值觀。所以加拿大一定會接納「難民」,所以「道義」一定不會消亡。

所以,如果背井離鄉的難民第一年得到了免費的一日三餐和一張眠床,這人世的溫暖和拯救我們都有份,我們「破防」的同時,豈不是也應該感到欣慰?

説回「破防」本身。其實,這是最正常不過的本能反應。畢竟我們這些辛辛苦苦的打工人,每天都要面對居高不下的物價,房價和各種名目的稅負。可是制定稅率的不是難民,是選出來替我們管事的政府。如果覺得政府濫用稅款,或者政策失衡,怎麼辦?很簡單,參政議政,積極發聲。最重要的是,記得去投票。

至於難民的「酸葡萄」,還是不要吃了吧。大家都不容易,但難民畢竟更難一些。

 

文:語冰

加通社資料圖片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

T05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卑詩省保守黨問省府:為何不訪中國?卑詩企業已積極搶進中國!

11月6日焦點新聞 (A1電台YouTube頻道)

建築林木業遭美關稅打擊 卑詩10月職位減少2900個

聯邦保守黨議員於同袍倒戈兩天後掛冠而去 黨團再損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