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珮泓專欄】「家 」的思考

【港人移加 374 / 葉珮泓專欄】我抵達多倫多的第一天,便沒有想過退路,頂多也是換個國家,老早便向自己洗腦香港是回不去的事實。越是得不到、越是失去,便會越想念的定律,使我這個一向不太黏家裏的人出奇地、很快便開始思鄉。
而基於上述的覺悟,這三年來我常常陷入關於「家」、「鄉土情結」的思考。我精神上的家始終是香港,但香港的家早已清空了我的個人物品,甚至我住過的「家」已出租給陌生人了。我把「家」定義為「家人」,可我已經三年沒有試過家人齊集一堂的感覺,有些家人的最後一面也沒有見上,雖然聽上去有點誇張,但隨着時間流逝,連精神上的「家」也有種分崩離析的感覺。
這次去法國探望家人,雖然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暫棲的居所,租來的地方可能頂多一兩年便要搬一次,但當中擺設都是他慣用的物件,透着熟悉的氣色,所以我一到埗也沒有任何陌生感,立即便適應下來。
不過住久了,反而漸漸不習慣,那不是全然的陌生感,反而像以往家裏的房間分批翻新時,擠進兄弟姐妹房間中暫住的感覺,熟悉但住得不順心、不方便,有種想趕快回到自己房間的熱切感。可我的房間又在哪裏?想起的,是多倫多的家。
回家後,打開Airpod的盒子,赫然驚覺空空如也,打開手機定位發現Airpods遠在6000多公里外,原來是遺漏在家人遠在法國的家裏,一邊哭笑不得,一邊盤算着——雖然可以郵寄,但始終見面時取回會比較好,但這樣便至少要等上一年。曾經朝夕相對的家人們,如今單單是何時再見面,也未可知,運氣好的話能一年見上一次,一生也不過是數十次;和年老家人的見面時間,更是在倒數着,說是見一次少一次也不誇張,但一人獨坐在空曠的客廳,還是有點淡淡的悵然若失。
文:葉珮泓
作者:葉珮泓,90後人類帶着4歲貓女移民多倫多,學了主子望街發呆的習性,通勤路上透過車窗望世界。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