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語冰-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8%aa%9e%e5%86%b0-%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87
最大页数: 9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4998, 7317966, 7310214, 7303379, 7300425, 7291066, 7284018, 7276396, 7269251, 7261895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8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06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15】人生路上,他竟然罵我「腦殘」?

【專欄】開車走HOV通道上高速,沒開多遠,右邊快速車道一輛車緊跟上來,還鳴喇叭。

坐在後座上的小朋友也注意到了,對我說:「媽媽,後面那輛車在鳴喇叭。」可是我沒有做錯什麼。速度到位,車上有兩個人,開HOV車道沒問題。是不是這名司機以為我是一個人,不應該開在HOV車道(規定車內最少有兩人)上?後排的小朋友頭被靠背遮住,他看不到是可能的。

當然我不能停下來和他解釋。被人鳴喇叭,開得很不舒服,可是我也只能繼續行駛。開了一段距離,後面的車突然提速,開到和我併排的位置。他還把頭轉到左邊來看我。

他是想看清我是什麼人麼?還是他想確認一下他的正義使者沒當錯?我把頭轉到右邊,給了他一個燦爛的微笑。他面無表情,把頭轉了回去,再次提速超過我,絕塵而去。

我莫名其妙,但是並不生氣。雖然這一切都是我的內心戲,我並不真正知道他為什麼鳴我喇叭,但是我心想,我是進步了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想起十年前我遭遇過的一次路怒事件。那次千真萬確是我錯,可是我卻打開車窗和人大吵了一架。

十來年前,我在國內待了幾年以後,再次回溫哥華定居。第二次落地,千頭萬緒。那次路怒事件,就發生在我去趕一個預約的路上。

剛買的舊車沒有導航。路不熟,時間又快到了。我心裡十分焦慮。在最右道上快開到十字路口時,我突然發現我需要在這個路口左轉彎。於是我急忙打左轉燈,從最右道插過兩條車道,換到最左邊的左轉專用車道。

路上倒是空曠,只是我剛剛插到左轉車道,右側一輛直行車就貼著我車右側「唰」的一聲開過去。我臨時換道,差點和他撞車。

偏偏十字路口轉紅燈,我們倆並排停在第一位。我至今仍記得清清楚楚,那個歐裔男青年搖下車窗,對我大叫:「Are you brain dead?!」

什麼?他竟然罵我「brain dead」?翻譯成中國話,他不就是罵我「腦殘」嗎?

我熱血上衝,搖下車窗,用重新操起的生硬英語對罵回去。

男青年大概對我的氣勢洶洶措手不及,開始和我講道理,說我在白色實線位置不能再換道。我則抓住他說的「brain dead」不放,大聲申討他的粗魯和缺乏尊重。

我們倆就這樣雞同鴨講,大叫大嚷。好在紅燈終於轉綠,我們分道揚鑣。

很多年以後我都忘不了這宗路怒事件。每當想起,我依然覺得熱血上衝,只是不是因為對方,而是因為我自己。我為自己感到羞愧。這宗事件裡,我在白實線換車道,錯誤百分百在我,可是我卻忽略起因,轉移論點,把焦點從「事」轉到了「人」。我在這宗事件裡,成功掉進了造成「路怒」的多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是「情緒」陷阱。我遇到指責,不管指責是對是錯,第一選擇是反擊對方的態度,宣洩自己的不快和不滿。我的情緒左右了我的理性。很多路怒的起點都是如此,覺得自己有理的一方咄咄逼人,可以教育別人,可是誰又願意被人教育呢?尤其是有侮辱性質的教育。

第二個陷阱是「人性」陷阱。路怒事件中的雙方從客觀上說,是有對錯之分的,哪怕很多時候對錯並不明顯,也並不重要。但是任何人在佔下風的時候,都是要選擇回擊的,尤其在自己並沒有明顯犯錯的時候。不回擊的,不是不想,只是不敢。這是自我保護本能,是人性的一部分。

第三個陷阱是「情境」陷阱。我之所以著急轉換至左轉車道,是因為我害怕錯過我的預約。那個男青年在接近十字路口的位置車速那麼快,我相信他是著急趕路。他一著急,選擇罵人。我一著急,選擇回罵。他的具體情境我不知道,對我自己來說,如果我當時不是有急事,如果我當時不是焦頭爛額,而是萬事落定,我有可能不會火冒三丈,而是完全可能對他說一聲加拿大著名的「Sorry」。

第四個陷阱是「背景」陷阱。這個話題有點大。具體到上述事件而言,我剛從國內過來,一身都是戾氣。隨著時間推移,我日漸融入本地的寬鬆氣氛中,回首往事,終於能夠看清自己當時那種在國內潛移默化造成的「爭鬥」性情的可悲和不必要。而那個罵我的男青年,後來他的形象在我的回憶中日漸清晰。他說「brain dead」,大概就是句口頭禪,並不是我以為的那個意思,他怎麼也沒想到他會點燃我這個剛剛空投的火藥桶吧。

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世界上最難的就是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路怒」這宗事,必然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因為路怒的本質是衝突,而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路怒,不過是大到國際爭端,小到家庭矛盾的簡約版罷了。

辦好事,帶小朋友買了晚餐,回到家。我收拾,小朋友開吃。我忙了一陣抬頭一看,說好分享的一杯可樂只剩了一半。我氣往上衝:「我還一口沒喝,你喝了一半了!」

小朋友轉頭看著我:「你不用這樣說啊。你就說你要喝就好,為什麼要生氣?」

我默然。小朋友是對的。可是我累了一天,我是人,我有脾氣啊。

這時候我明白過來,原來「路怒」就是個寓言。我們處處在在,時時刻刻,都是在路上。

文:語冰

圖:Pexels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

T05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特朗普突撤部分食品關稅 即時生效

民調:四成受訪年輕女性想離開美國 首選移居加拿大

美國把常見慢性病納入外國人准入門檻 對加拿大人有何影響?

【投資專欄-跟楓走031】內存記憶體的需求熱切 價格上漲造就股價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