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人物誌|傳承仁醫精神 力推科研「落地」陳家亮不忘杏林初心

「我現在游手好閒的。」前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笑笑地說,卸任後開始放學術假期(Sabbatical leave),近來專注研究和醫學的工作。草根出身,經歷孤獨科研,這位世界級的腸胃科專家,始終以市民的健康為最優先,除了為本地醫療教學形式帶來改革,也致力實踐將科研成果「落地」,他期望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建議粵港兩地互通大數據和生物樣本,並呼籲科研人員和投資者改變心態,敢於創新。

「當年人事部門主管強調,院長只需要百分百專注於行政工作,但我不想做個紙上談兵的醫生,我全部都要做。」陳家亮說,他決心要兼顧看診、教學、科研和行政,每天靠3杯咖啡工作18小時,如是者堅持了11年。
 

陳家亮(右一)與中大團隊創建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
陳家亮(右一)與中大團隊創建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

 

陳家亮慶幸一路上有團隊的支持。
陳家亮慶幸一路上有團隊的支持。

 

卸任院長後,他近來每天到科學園報到,專注腸道微生態的科研工作。他與中大團隊於2020年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成立了「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icrobiota I-Center)」,目標把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早期疾病檢測和治療的項目,例如通過分析冀便,得知病人腸道內的致癌細菌組合,以及通過服用能平衡腸道微生態的益生菌配方,改善整體腸道健康,長遠減少患大腸癌的機率。

盼粵港互通數據 加快研究速度

他說,近年本港銳意發展醫療創科,政府不斷投放資源支持,如香港科學園及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等,又如去年推出的「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形式鼓勵大學科研團隊與投資者合作,把科研成果商品化,初步所見反應正面,「接下來希望粵港兩地的大數據和生物樣本能夠互通,加快研究的速度。」

陳家亮認為,香港的醫療創科目前處於初階,但勝在「底蘊」好,有全球首屈一指的醫療系統,醫療水平上香港認第二,沒有太多地方敢認第一,故相信創科也可以快速追上,下一步需要持份者改變心態。

作為局內人,他形容,科研是一條漫長、孤獨和低回報的路,「越來越少年輕醫生選擇這條路。」他認為,科研可分2種,第一種是在醫學的層面上增長知識。他至今發表過多篇世界級論文,改寫國際腸胃科的治療指引,然而逐漸感受到光做研究,不足以改善大眾的健康,遂自我叩問,如何才是以病人的福祉為依歸,得出結論,要讓科研「落地」。
 

陳家亮是首位獲美國腸胃科醫學院頒發「國際領袖大獎」的華人。
陳家亮是首位獲美國腸胃科醫學院頒發「國際領袖大獎」的華人。

 

不應以文章數量定奪事業進展

他不諱言,科研人員需要跳出舒適圈,提到過去研究人員由助理教授升副教授等升遷,視乎發表文章的數量而定,「我認為大學現在不可以再走這條路,不應單靠這個方法讓人員取得事業上的進展,要鼓勵他們多嘗試。」

投資者也是同樣道理,陳家亮說,港人過去習慣「搵快錢」,部分人不願意投資創科,「可能5年、10年才見到成果,還是高風險,有機會10個項目只有1至2項成功。」但他以美國矽谷為例,當地雲集科研人才,縱使想法多天馬行空、投資風險多高,亦有人願意出資,「如果香港要成功,我們要締造那樣的生態環境。」

此外,每當有本地醫學研究發表,相關新聞下總有人詢問何時可在公營醫院使用該服務。陳家亮能夠理解,但他說,科研也好,創科也好,需要謹慎驗證其安全和成效,「我們不可以把市民當白老鼠,出事就當你運氣不好,急不來的,需要長時間求證。」他也提到,即使確保安全,要納入醫療政策內亦需經重重關卡,「有很多場仗要打,需要不屈不撓的精神。」 
 

陳家亮盼通過分析糞便,達至早期疾病檢測。
陳家亮盼通過分析糞便,達至早期疾病檢測。

 

「所以回頭看,自小的家庭環境,培養到我屢敗屢戰的鬥志。」陳家亮說得雲淡風輕,談起60年代出生自草根家庭,家境清貧,「對我來說,面對逆境要捱世界是很正常的事,偶爾有些好日子過、有少少成就,已經很開心、很感恩。」

「現時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較受保護,輸不起,但我人生輸多贏少,所有成績都用雙手打拼回來的。」當年,他是中大醫學院成立初期的第3批學生,名副其實的開荒牛,「我們是不受歡迎的一族 ,有些人認為我們不是『根正苗紅』,不少醫生甚至抱有懷疑的態度 。」

當時他被安排到觀塘聯合醫院實習,醫院規模細小簡陋,「我們要在貨櫃箱內上課和當值,很多時候要披荊斬棘,自己殺出血路,相信今時今日的人無法想像。」他說,資源和人手雖少,但大多醫生仍循循善誘教導學生,當然也有少數反面教材,「我告訴自己,日後絕對不能傷害學生的弱小心靈,亦不能因為自己是權威,而將病人視為蟻民。」 
 

陳家亮與恩師沈祖堯教授。
陳家亮與恩師沈祖堯教授。

 

改革教學形式 助學生發揮小宇宙

後來陳家亮入大學任教,也是以病人福祉為出發點,希望做位「不一樣」的醫生,「一個人一雙手,一日24小時,一年365日,可以救到多少名病人?如果我教更多學生出來,能幫助的病人將以幾何級數上升。」另一方面,因為當時本港的醫療指引跟隨外國,但他認為亞洲人和西方人的身體和基因構造不同,希望通過科研,研究出高質素、符合本地的國際指引。

成為中大醫學院院長後,他提出醫療教育改革,希望推出「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讓學生根據志向選擇合適的課程組别,合資格者可選擇直接修讀第2年的核心醫學課程,「我們的醫學教育不應該太機械化,像在工廠『啤膠』,每年『啤』數百位一式一樣的醫生出來,應付到本港醫療人手不足就算,應度身訂造個人化的課程,但這做法當時稱得上違經背道。」

建議一出,陳家亮飽受抨擊,甚至被質疑是為了「搶學生」,計劃一度暫緩。回顧這段往事,他倒也坦蕩,「我到今時今日都相信每位學生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應該要幫他們發揮小宇宙。」
 

陳家亮是首位擔任院長的中大醫學院畢業生。
陳家亮是首位擔任院長的中大醫學院畢業生。

 

10年過去,中大醫學院的「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GPS)已連續多年成為全港收生成績中位數最高分的學科,但他說,分數高不值得驕傲,「最重要是令到學生有好的學習經驗,締造一班未來的醫學領袖。」

拼搏多年迎來悠長假期,雖然放假可以暫停教學,但他依然堅持初心,趁機指導在醫院遇上的學生。在醫學上,他仍有滿腔熱情和理想,說起許多還想做的事,希望守護市民健康的心,是推使他前進的動力,「吾生有『杏』,杏林的杏,也是幸運的幸,此生能夠做醫生,已是一件幸運的事。」

樣樣都要等轉介 醫療服務缺「人性化」

陳家亮分享,有病患受失眠所困,在腫瘤科覆診時要求醫生開安眠藥,醫生指,失眠屬精神科,需做全面的睡眠評估才可獲處方安眠藥,「婆婆後來和我說,等得轉介已經賣『鹹鴨蛋』了。」在他看來,現在的醫療服務少了一點「人性化」。

「醫護覺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真的很可惜。」他說,醫療指引能夠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成效,攸關人命,跟隨指引是對的,「但當中總有空間和彈性,讓你可以根據真實情況,做出對病人更好的決定。」

輪候看診人數過多,每位病人平均只有5至6分鐘會見時間,但他相信,有好好善用時間的方法。他猶記得兒時輪候街症3小時,看診的醫生卻「黑口黑面」,「有時講句『我明白你的感受』、多少少關懷的說話,或多以眼神交流,病人的心已舒服一大半。」病患願意向醫生敞開心扉,也是一種認同和信賴,他說,與病人緊密接觸,建立互信關係,有助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

30多年前,陳家亮在醫院實習,因求診者太多,醫院需在通道兩側,甚至洗手間外設置病床;時至今天,有關場景仍間中在公立醫院上演。他說,公營架構做得好,即使牽涉大手術和電腦掃描等,也價格相宜,吸引更多市民使用服務,「但實際是無底深潭,增加多少服務才足夠?」他強調,要改善有關情況,需要重新檢視政策的根本,包括重新考慮是否需要透過醫療融資,或者醫療保險實行用者自付等。
 

陳家亮加入港台節目任主持人。
陳家亮加入港台節目任主持人。

 

試任節目主持人 冀提升市民健康

陳家亮近期接任港台醫療資訊節目《精靈一點》的主持人,他形容是全新體驗,更邀請了中大腫瘤學系權威莫樹錦教授擔任嘉賓。

「不用花費便可學做主持,當然要答應啦!」陳家亮笑說,過去從未擔任過主持人,認為是值得嘗試的機會,目前還在摸索望鏡頭的時機,以及與其他主持人培養默契。他提到,該節目與其提升市民健康的初心不謀而合,更親自邀請同僚——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擔任嘉賓,「我希望趁這次機會,可以引進更多最新、全面又正確的醫學資訊給市民。」

記者:林家希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季節性流感個案上升 梁堃華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

珍惜生命│31歲男子失蹤一晚 今發現重慶大廈賓館自殺身亡

港島青年節揭開序幕邀4歌手助興  梁宏正:緊貼青年脈搏 提供多元路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課室抽氣扇短路 30師生疏散 消防開喉救熄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