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为何天葬?为何不是土葬、火葬、水葬?

【谭瑞玲评论】若你有一天离世,会选择什么形式的葬法:土葬、火葬还是水葬?然而,中国的西藏人,最普遍采用的是天葬,你能接受吗?

根据尕藏才旦和格桑本编著的《天葬:藏族丧葬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古印度火葬与土葬皆成为民风外,其他都主要奉行土葬。特别是中国古代,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皆以“身体髪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教训推祟土葬。《孝经》便申明以土葬为正道,禁火葬。故此,早在汉代前,在中原地区焚尸被视为大辱,会受政府所刑责。迟至明代,士大夫仍视火葬为大逆不道,立法强行维持土葬。
当然,时至今日,世界各地大部分人均已容纳不同的葬法,不过,不少西藏高原的族民仍沿用天葬,何解?天葬又怎样进行呢?《 天葬》一书的作者尕藏才旦是西藏人,故能以本族人的身份详细解说。
天葬举行的地点是天葬台。其选点由活佛或高僧依循先祖传承下来的理论(主要是风水)来决定。
其次是秃鹫。藏民何以不选择其他食肉动物,而独选秃鹫呢?主要原因是它们消化力特强,不仅可生吞活剥肉体,还可以把骨头嚼食而尽,它也不会将半点残渣遗留在地面,排涉物在高原的强风也会吹至无影无纵。它亦异于其他鹰类,不吃活物,只吃死肉,因而受藏民所祟敬。
然则,藏民怎能“知会”秃鹫来到天葬台啄食遗骸呢?因为殡葬队会在抵步后第一时间煨起香柏桑火,秃鹫看到桑烟冉冉升天,鹰群便会徐徐而至。
不过,要“辅助”鹫鹰更快完成任务的,便需要天葬师了。他们的职责是将尸首安放在天葬台,待群鹰聚集后,便开始切割亡体,以方便鹫鹰啄食。他们具大小的解剖刀具,首先划开皮肉让鹰撕食,然后再用刀锤,切割关节筋络,分成小块,最后就是砸开头盖骨,让鹰完成整个遗体的吞食。
为什么藏民要采用这在外人看来是如此突兀的葬法呢?
尕藏才旦解释,乃是基于自然环境及宗教信仰。青藏高原因为高海拔造成的持久低温,即使是夏天,冻土仍然冰硬难以挖掘,因而土葬难度高。而且藏民多年来都是游牧民族,各处为家,汉人恒常在先祖固定的土葬地点扫墓的概念不易实践。再者,高原空气稀薄,树木有限,火葬的可能性亦不大。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宗教信念,藏民受佛教的灵肉分离和灵魂转世的思想影响。他们认为肉体只是一副臭皮囊,唯有灵魂是永存的,身体不过是灵魂的载体,人死后灵魂会𨍭移离开身体转世,最好能到极乐世界,天葬后可以随飞鹰升天。故此,后人切要尽早协助亡魂脱离躯壳,不要骚扰灵魂的飘离道向。此外, 延聘活佛、僧人诵“超度经”,家人自己念“六字真言经”,和手不停地摇动经轮,更是导航亡魂的必须。




另一方面,让秃鹫吞食尸体,亦符合佛祖释迦牟尼传所记“割肉喂虎”,藏传佛教认为人死后把肉体布施,也是亡者对世间最后一次善举。
这也解释了为何亲人离世的丧家,不可哀嚎、喊叫其名字、瞻仰遗容、守灵、观看天葬、留下亡者衣物用品等,这些行为并不代表他们缺乏亲情,毫无思念之痛,只是希冀不会令灵魂分神,耽误灵行而已。所以,尽管藏民任凭家人的遗骸被切割供鸟喂食,外人看来无情又凶残,但是若追溯其宗教文化源流,不难理解只是务求离世者得到最理想的终局,是另类深爱亲人的表达。
有人认为,天葬是比较不花费又环保的文化,因为完全不需任何陪葬物,也不用浪费钱财去买葬地,和举行繁复的仪式。然而,由于遗属并不能确定亡者能否到极乐,怕转世成为贫病交加的蚁民,他们尤其担忧逝去的亲人会堕入三恶中:饿鬼、畜生,或被打入地狱。
故此,遗属千方百计为要令亡人之灵魂能达“天界”,其实和不少其他宗教文化的群体相似,也会大洒金钱:包括在弥留之际便预先邀请活佛或高僧诵经,花钱请他们占卜出殡的吉日,赠送厚礼予活佛和僧人,印制经布(写上经文的长布,至少要百尺)捐赠奉送所有教区内的寺院,对全村布施作为逝者最后一刻积德。
有些家人始终忧心逝去的亲人未能达极乐之境,会在周年忌日后,再请僧人卜卦其下落,若是凶卦,便要依据僧人建议,或家人朝夕祈祷,或定期请僧人诵经,或向寺院捐送布施等。
如此看来,即使身体通过秃鹫吞食的天葬,仍不可确定可早登极乐,仍需依赖财力物力去多方累加机会。造物者真奇妙,早就在我们心中放下了对罪行结果的警觉和畏惧,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平时都是循规蹈举的人,抗拒思考内心世界黑暗的一面,可是,一旦人在面对至亲死亡时,就会不期然担心离世的人一生所作非完美,无法确保能到永乐世界,永享安息。因而,竭尽全力依循不同文化的意念去追求,用物质去补偿,可是,亦从不知是否足够,难以确定亲属的终局。
这种对罪孽的终极儆醒,岂非就是造物者要敲响我们沈睡的心灵,去追寻祂?你是否向往自己难以逆转的一生得到造物者全然的接纳和饶恕,无需任何葬礼的仪式便可登上祂早已为我们准备的无忧乐园?人人都可以得到,只要你愿意去叩门,门便为你而开!
文/谭瑞玲

作者谭瑞玲:在历史研究、教学多年后,因一场重病,决定由象牙塔走进十字街头,通过各类文字载体,尝试从历史、时事、电影、潮流文化、家庭趋势等视镜,分享对公义及生活的看法。著有《与书影共舞:每分五分钟尽享书香影语》、《滔滔公义》、《义显之声》等书。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