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國大好友」經濟學家羅奇 英國撰文直指「香港已玩完」

曾是中國「大好友」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以「讓我痛苦地承認這一點,但香港現在已經結束了(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撰文,直指「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其後港交所(388)主席史美倫作出回應指,不同意羅奇的有關說法,並稱每次香港經濟或股市遭吹淡時,「每次都返來兼創新高」。

 

港命運連繫三大因素

現任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的羅奇在文章指出,香港股市表現不濟,並論述香港的命運連繫三大因素,包括本地政治、內地經濟及中美因素,但通通均難以改善。

 

他又指,股市一直是香港成功的象徵,以一個莞爾小城,卻擁有全球第四大(目前降至第五大)上市公司市值。不過,香港股市回歸25年後走勢幾乎是全球最差之一,相比1997年回歸時,恒指僅升約5%,但期內美國標普指數上升幾乎4倍,香港升幅亦不及上海股市。

 

內地政府推出刺激措施可能會為股市形成短暫反彈,惟羅奇指,投資者仍想看北京有更多行動,「否則香港可能只是深陷中國製造的陷阱中」。

 

羅奇曾大力鼓吹投資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羅奇在大摩工作了30年,本身也是重量級經濟學家,在過去20多年,一直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是鼓吹投資中國的華爾街代言人之一。直至2021年開始,羅奇對中國的態度出現改變,稱「打死不退的樂觀主義者,現在卻陷入深刻懷疑」。當時市場上有評論指,羅奇取態逆轉,或代表着華爾街重新評價中國投資的重要轉捩點。

 

在2022年8月,羅奇在《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亦撰寫一篇以「中國樂觀主義者的悲嘆」為題的文章,提到40年來,快速的經濟增長是中共領導人的首要任務,但新時代強調權力、控制和對經濟的意識形態約束,或因此而犧牲了中國經濟增長。

 

羅奇在金融海嘯時期曾任港府的經濟機遇委員會成員,有份建議政府推動本港六大產業發展。
羅奇在金融海嘯時期曾任港府的經濟機遇委員會成員,有份建議政府推動本港六大產業發展。

 

羅奇在大摩工作了30年,本身也是重量級經濟學家,在過去20多年,一直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是鼓吹投資中國的華爾街代言人之一。
羅奇在大摩工作了30年,本身也是重量級經濟學家,在過去20多年,一直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是鼓吹投資中國的華爾街代言人之一。

 

直至2021年開始,羅奇對中國的態度出現改變,稱「打死不退的樂觀主義者,現在卻陷入深刻懷疑」。當時市場上有評論指,羅奇取態逆轉,或代表着華爾街重新評價中國投資的重要轉捩點。
直至2021年開始,羅奇對中國的態度出現改變,稱「打死不退的樂觀主義者,現在卻陷入深刻懷疑」。當時市場上有評論指,羅奇取態逆轉,或代表着華爾街重新評價中國投資的重要轉捩點。

 

曾是中國「大好友」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以「讓我痛苦地承認這一點,但香港現在已經結束了(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撰文,直指「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曾是中國「大好友」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以「讓我痛苦地承認這一點,但香港現在已經結束了(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撰文,直指「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羅奇曾出書,名為'Accidental Conflict: America, China, and the Clash of False Narratives',講述中美關係。
羅奇曾出書,名為'Accidental Conflict: America, China, and the Clash of False Narratives',講述中美關係。

 

在本港金融界工作多年的港交所主席史美倫稱,不同意羅奇提出「香港已玩完」的說法,並指過去時常有人預測香港市場或經濟玩完,但香港每次都以實力證明其精神、韌力等,「每次都返來兼創新高」。
在本港金融界工作多年的港交所主席史美倫稱,不同意羅奇提出「香港已玩完」的說法,並指過去時常有人預測香港市場或經濟玩完,但香港每次都以實力證明其精神、韌力等,「每次都返來兼創新高」。

 

受80年代末香港活力吸引

羅奇在金融海嘯時期曾任港府的經濟機遇委員會成員,有份建議政府推動本港六大產業發展。反修例運動後,他於前年表示,因應中港的巨大轉變,他不會再踏足香港,其後又指自己已由一個對中國感到樂觀的人,變得態度審慎。

 

對於中港市場十分熟悉的羅奇,亦在最新文章中回憶:20世紀80年代末第一次到香港,就被商界活力吸引。他憶述,那時的香港人既有願景,也有戰略;當時中國處於改革開放初期,香港有機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受益者。如今,一切都結束了。

 

史美倫:常有唱淡 每次反彈兼新高

在本港金融界工作多年的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對此回應稱,不同意羅奇提出「香港已玩完」的說法,並指過去時常有人預測香港市場或經濟玩完,但香港每次都以實力證明其精神、韌力等,「每次都返來兼創新高」。

 

她續指,香港是一個自由及開放的市場,難以避免受外圍環境及因素影響,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沒有改變,包括法治精神、透明度及公開仍在,而現時的挑戰為大環境挑戰,個人相信中國未來發展會向上,只要中國經濟好,亦能帶動香港市場。

 

她又提及,港交所在海外開源,以多元化投資者及上市資源,故不可低估香港的韌力。

 

陳家強:復元還要等內地經濟復甦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在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亦指,要激活港股投資動力,「坦白說,香港沒有什麼可以做」,一定要等內地經濟復甦,本港才能復元,「不是改善股市流動性的問題」。

 

相關新聞:

 

「中國除外」投資策略被斥離譜 惟好友續唱淡港股 25年來僅5%回報 中港命運大不同?

 

史美倫最後一次主持港交所新春儀式 不同意羅奇「香港已完」說法

 

---
《星島申訴王》將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恒地李家誠稱續拓洪水橋 有300萬呎土地 料樓市穩定發展 不會刻意減慢推盤

未來一周加拿大商界值得關注之大事

【六四35周年】當年身處北京加國學者: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

渣打禤惠儀更上一層樓 晉升大中華及北亞CEO 兼任港區舵手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