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有考生認為「末代」通識科題目「歷屆最易」 憂轉公民科後考生少關注時事

中學文憑試今早舉行「末代」通識教育科考試,卷一「資料回應題」,三題必答題問及塑膠購物袋徵費、長者的生活素質及藥物專利。 

卷二的延伸回應題,問及全球糧食安全的主要挑戰、面授課堂轉為網上課堂對青少年個人發展的影響,以及平台經濟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考生須擇一作答。 

在石硤尾一個試場應試的李同學表示,卷一第二題要求考生指出資料中「部分人士」對長者的偏見,屬歷屆少見的題型,但題目整體貼近生活,容易作答,「平時有留意相關新聞,試題難道屬中等偏簡單」。 

至於卷二,李同學選答第二題電子學習,以疫情下上網課的自身經歷加以論述,「經歷數年網課,能夠運用很多例子支持論點,作答時容易掌握」。她認為兩卷答題表現不俗,期望能考獲5**佳績,「老師教得很好,一定不用成為公民科的學生」 

今年通識科試卷沒有與政治相關題目。陳極彰攝
今年通識科試卷沒有與政治相關題目。陳極彰攝

 

今年通識科試卷沒有與政治相關題目。陳極彰攝
今年通識科試卷沒有與政治相關題目。陳極彰攝

 

廠商會中學通識科主任馮凱玲表示,今屆試題屬「歷屆最易」,其中卷一第三題屬高階的「明比」題,比較塑膠購物袋徵費,禁止使用的利弊,學生宜列出清晰的比較準則,如指出「徵費」涉及污染者自付原則,輔以事例說明,有助取得佳績。 

對於通識教育科被「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取代,李同學坦言感到遺憾,認為通識教育透過全球時事議題,訓練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反思政策的可行性,同時提升新聞觸覺,擔憂學弟妹不再留意新聞,「公社科比較多標準答案,通識科比較多開放式題目,學生會為了備試看很多新聞」。 

同校的通識科主任張素貞認同,歷屆通識科考生均會為了爭取佳績,刻意留意時事。她教授公社科時,發現學生的時事觸覺不夠敏銳,「學生覺得公社科的內容比以往淺,便缺乏動機留意時事」。馮凱玲補充,公社科與通識科的教學目標有相近,均涉及全球化等議題,相信仍能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課程的改革要隨時代發展進行,是合理亦可以理解的」。 

另外,考試及評核局公布,今日共有116名確診考生於新蒲崗指定試場應試,其中16人即日聯絡考評局,申請並獲安排。 

    

 

訂閱星島網singtao.ca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看星島*知天下】請立即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議員批政府執法「無能為力」 謝展寰:胡亂放生動物情況已有改善 將提高殘酷對待動物罰則

中年漢倒斃東涌酒店房內 昨日離家失蹤妻子報警

恒基地產邀中學生參觀 One Innovale 推動可持續發展

珍惜生命|黃大仙17歲少年墮樓 送院搶救不治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