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兼校慶 北大「感覺蠻冷清」

學生在北大靜園的五四紀念裝飾留影。趙英攝 學生在北大靜園的五四紀念裝飾留影。趙英攝

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發源地,4日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也是北大121周年校慶。「老師去年已提及今年不會大搞五四。」問及「五四」百周年紀念活動,北大生王同學如此回應:「感覺蠻冷清,沒有甚麼盛大活動,校園和平常差不多,就是遊客多了點。」

在4月30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五四」一百周年講話,把紀念主題定調為「愛國」,指出「五四運動核心是愛國主義」,一個人不愛國,「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並呼籲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愛國」一詞總共出現18次,而一向視為「五四」運動兩面大旗的「民主」和「科學」則被淡化,講話分別只提及了三次。
「到了今年4月,學校才漸漸有了紀念五四的氣氛,之前感覺大家都是在觀望,等待紀念活動的出現。」來自台灣的王同學表示,去年已聽老師提及學校領導層不會大搞五四。就校方的紀念活動,王同學指出「感覺蠻冷清,雖有紀念活動,但並不盛大,校園和平常差不多,就是遊客多了點。」
4日早北大靜園草坪舉辦了青春詩會,師生朗誦了紀念詩詞,另一邊廂的北大英傑交流中心則是舉行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與校長郝平均有出席,並有「五四運動研究中心」的成立儀式,中心的成立旨在加強北大與「五四」運動相關歷史研究。
在4月下旬,北大校方則有「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文獻圖片展」和首屆「奔跑吧,青年!」五四青春長跑。
不過,在北大就讀將近五年的李同學表示,對於她與身邊的同學而言,「五四」通常就是一個假期,「就是比五一假期再多一天,很多同學都會在假期出去玩,很少想過怎麼好好過五四。」
就記者觀察,以學術論文集為例,台灣與香港已出版了學者探討「五四」的論文集,如《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五四百周年:啓蒙、記憶與開新》等,但卻難見內地學界出版就「五四」議題的論文集,而北大書店內,也僅是多放了一些有關胡適的書籍而已。
「五四」運動一直被北大視為重要「遺產」之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千餘名學生匯集天安門示威,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最後發生火燒趙家樓,以及學生被逮捕後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的聲援,並且把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帶至高潮。

特約記者趙英北京報道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