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邊境執法探員負責問話 當局擬大增政庇申請難度

■按現有步驟流程,政治庇護申請人需首先接受公民與移民局官員問話,判斷其在母國受到威脅的說法是否可信。    美聯社資料圖片 ■按現有步驟流程,政治庇護申請人需首先接受公民與移民局官員問話,判斷其在母國受到威脅的說法是否可信。 美聯社資料圖片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白宮有意大幅調整現有的政治庇護申請制度,申請人需提供更多資料證明若返回母國將受到可信威脅(credible fear),此外判斷申請人在家鄉是否面對可信威脅的步驟,將從公民與移民服務局(USCIS)轉到邊境執法人員身上,預料此舉雖能令通過首輪甄選的人數明顯減少,但也勢必令邊巡部門的工作百上加斤,同時引發連串訴訟。

綜合NBC新聞和《紐約時報》報道,白宮為了遏止日益嚴重的移民及難民湧入問題,正嘗試提出不同方案,其中一項就是改變政治庇護審批的流程,不排除這點也與原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被撤,多名國安、移民系統官員離職有關。消息指,白宮多名幕僚連月來一直要求尼爾森落實這項措施,其中主管移民事務的高級幕僚米勒(Stephen Miller)尤其認為,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的立場比USCIS更強硬,能有效降低庇護申請人通過首輪甄選的比例。
如今尼爾森等人離職後,政府就傳出相關消息,可以想像尼爾森並不支持建議。
根據現有流程,外國公民來美後一旦報稱在家鄉面對可信威脅,就由USCIS的官員判斷其說法是否可信,個案通過後再交由移民法庭審理,通過首輪步驟的人比例一直甚高,間接使得法庭個案積壓。
數據顯示,在2018年9月30日截止的上一財年,全年共有9.7萬餘人申請庇護,可信威脅證據獲接受的人接近7.5萬人,比例達到76%,但縱觀歷年數字,一般只有10%的人最終獲得庇護資格。除了法庭任務繁重外,不少人等候出庭期間也獲釋在美等候,造成了所謂的「即捕即放」現象。
假設新措施實行的話,審批可信威脅的工作將從USCIS轉交CBP,但問題在於CBP本身已經資源不足,前線人員入要增加這方面工作,負擔只會更加沉重。
此外,美國本身的法律以及國際法均規定,政治庇護申請人有權得到妥善對待,相信新構思提出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等民權團體幾乎肯定會興訟,考慮到聯邦法院曾屢次否決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新措施的前景並不樂觀。
以往法庭駁回的白宮措施,除了「骨肉分離」之外,還包括「留墨候審」,法官明言,政府不得在庇護申請人等候開庭時,將他們送往墨國。

本報訊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