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

俄烏局勢|歐盟擬新制裁 提議完全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Pelosi)突然到烏克蘭首都基輔進行訪問之際,歐盟準備在本周提案,於今年底完全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並先行逐步限制進口量。

俄烏局勢|亞速鋼鐵廠疏散部分平民後 烏軍指俄羅斯恢復炮轟

位於在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巿馬里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Azovstal),展開疏散平民行動,一名烏軍將領指俄軍在亞速鋼鐵廠撤離部分平民後,隨即向廠房恢復發炮。

俄烏局勢|烏情報稱俄打算攻擊民航機 再嫁禍烏軍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周日指出,根據情報,俄羅斯準備自導自演,策劃擊落一架民航客機,再嫁禍給烏軍,並藉此怪罪國際社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俄烏局勢|俄不滿各國經濟制裁 決定退出國際太空站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署長羅戈津上周六正式宣布,他們將退出國際太空站,並稱這是因各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

俄烏局勢|烏克蘭女性赴科索沃學掃雷 冀令家鄉回復安全

俄羅斯上月撤出烏克蘭北部後,在當地留下大量地雷和未爆彈,部分烏克蘭女性為此前往科索沃,向當地的掃雷專家學習拆彈和掃雷。

俄烏局勢|烏拘捕400涉通敵者 查禁11個親俄政黨

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後,烏克蘭國會隨即通過《反通敵法》,迄今單計東部哈爾科夫州,已有近400人被捕接受調查。

俄烏局勢|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基輔 與澤連斯基會面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周日(1日)率領代表團,到訪烏克蘭首都基輔與該國總統澤連斯基會面,雙方事前均沒有公布行程。

俄烏局勢|俄羅斯發起多次空襲 炸死200餘名烏克蘭民族極端分子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羅斯空軍4月30日對烏克蘭多處目標發起打擊,炸毀10多個烏克蘭軍事設施,炸死200餘名烏克蘭民族極端分子。

俄烏局勢|烏軍澄清「基輔之鬼」僅屬傳說 籲各方勿散播假新聞

英媒指有「基輔之鬼」之稱的烏克蘭戰機機師塔拉巴爾卡少校(MajorStepanTarabalka)3月死於一場空戰,據稱其生前擊落超過40架俄軍飛機。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上周六(4月30日)證實塔爾巴爾卡戰死,但澄清他生前未曾擊落40架俄軍戰機。

俄烏局勢|烏克蘭指被佔區有150萬噸糧食 數十萬噸被俄偷走

烏克蘭農業部副部長維索茨基接受烏克蘭國家電視台訪問時提到,在俄軍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上,存有150萬噸糧食,當中數十萬噸或被奪走。

俄烏局勢|安祖蓮娜祖莉訪烏克蘭 與難民兒童會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持續多月,荷里活女星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Jolie)上周六(4月30日)突然現身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Lviv),與受戰火影響的兒童及難民會面。利沃夫州州長科齊茨基指,安祖蓮娜祖莉的到訪為大家帶來驚喜。

俄烏局勢|俄媒稱亞速鋼鐵廠25平民撤離 包括6名小童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在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25名平民從鋼鐵廠疏散,包括19名成人和6名小童。

俄烏局勢|烏克蘭情報指俄軍與車臣軍駁火 原因是分工不平等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4月29日在Facebook發文表示,車臣軍和來自俄國遠東的布里亞特軍,在俄軍佔領的烏南赫爾松某村時互相駁火,而起因疑似是分工不平等。局方指,駁火有約50人參與,暫未知傷亡。

俄烏局勢|「基輔之鬼」戰死 將獲追授「烏克蘭英雄」稱號

被譽為「基輔之鬼」的烏克蘭戰機機師塔拉巴爾卡少校(MajorStepanTarabalka)3月死於一場空戰,其生前據稱擊落超過40架俄軍飛機。

俄烏局勢|波蘭大手筆軍援烏克蘭 迄今送出240輛蘇製坦克

美媒報道,T-72坦克是在最近幾周連同2S1「康乃馨」自走榴彈砲、冰雹多管火箭發射器等其他波蘭武器,一併捐給烏克蘭。波蘭成為歐盟國家內,烏克蘭武裝的主要捐助者。

俄烏局勢|烏東戰事礙及和談 俄烏互不退讓

烏克蘭昨日警告稱,考慮到烏東地區近日爆發的激烈戰鬥,俄烏和平談判面臨破裂風險;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談判面臨困境的原因是烏克蘭方面的「言行不一」,並聽從英美等國的指示拖延談判進程。

俄烏局勢|美國防部發言人柯爾比罕有情緒激動 怒斥普京「墮落」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爾比周五主持新聞發布會時,罕有地情緒激動,猛烈抨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墮落」,並質疑一個有道德的人,怎可以為轟炸醫院及以行刑式手段殺害無辜的人的行為辯護?

俄烏局勢|普京應邀出席G20峰會 或與拜登澤連斯基同場

印尼不理會來自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壓力,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今年11月在耶加達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議。印尼總統維多多周五(29日)宣布,普京已經接受了邀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作出回應時重申,因應俄羅斯出兵入侵烏克蘭,不應該邀請普京出席這個國際會議。

新移民想捐錢幫人 如何選擇公益組織?

【星島綜合報道】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戰爭從閃電戰變拉鋸戰,更多的烏克蘭民衆逃離自己支離破碎的家庭。數以千計的企業、組織、國家紛紛開放渠道鼓勵人們捐贈協助烏克蘭人逃離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