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移民潮
【陈鹉专栏】等病等药等奇蹟 加拿大看病听天由命
【漂流教室】在香港,医疗系统常被人吐槽:手术排期久、等待时间长、医生忙、药不灵。但来到加拿大,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低处未算低”。原来,香港的医疗不是不好,只是我们太习惯了它的好。
【纯一专栏】夹在中间的人
【港人移加641/纯一专栏】每次回香港,我都会有种微妙的感觉。除了家附近那几条街,其他地方我都要开GoogleMaps。走进商店,店员往往一开口就用英语或普通话,好像自动判断我不是本地人。我会笑着回应,但心里总有点酸,明明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而且我说的广东话可是字正腔圆的。
【佚民专栏】秋天的热身运动
【港人移加640/佚民专栏】看一看日历,才惊觉原来2025年只剩下两个月了。两周前还在赞叹多伦多的夏天,花三个小时慢慢走回家,享受着阳光的洗礼。这周却阴阴冷冷的,又时不时下着忽大忽小的雨,实在令人摸不透。不过看到邻居们的树叶渐渐变成七彩缤纷的颜色,也可算是一份安慰,为阴沉的气氛添上一点生息,亦是迎接白色地狱前的最后挣扎。
【阿朗专栏】多伦多“地下”音乐
这位歌手的名字是YungKai。网上的介绍说YungKai是一位2000年出生的华裔加拿大籍歌手,以2024年的歌曲《Blue》走红,该曲在告示牌全球二百大单曲榜最高排名第19,并在印尼歌曲榜登上冠军。他的音乐风格融合了R&B与电子流行元素,歌词探讨爱情、失落等主题。这些网上关于YungKai的个人资料,并没有让我对这歌手产生兴趣。对我来说,只要阿晨喜欢,就已经足够了。
【咕菇固专栏】52赫兹鲸鱼
【港人移加638/咕菇固专栏】水域生态剧变,一群蓝鲸决定离开一片被称为“东方之珠”的丰饶水域,纷纷准备游至大西洋。牠们听说那里的水温恰到好处,没有巡航的渔船,没有恐怖的拖网,只有自由的海域。这趟旅程始于一个信念,只需一年,一个看似短暂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大海的另一端,开展一段新生活,所以蓝鲸们在月光下吞去了焦虑,摆动鲸尾成群结队出发。
【陈鹉专栏】交友App的命运扭蛋
【漂流教室】我多年的死党欣欣,中女一枚,清秀聪慧,单身多年。她不是不想谈恋爱,只是对“滑一滑就能滑出真命天子”这种交友方式,总觉得像是在玩命运扭蛋——你永远不知道会转出王子还是怪兽。
【纯一专栏】花火大会
那场烟火真的很震撼,每一发的声音都厚实得像雷,震得心都在共鸣。人们在草地铺上垫子,靠着彼此,盖着自己带来的小被子。席上没有人喧哗,大家都静静地抬头望着夜空。每一节烟花结束后,全场都会自发地鼓掌。那不是热闹的欢呼,而是一种真诚的赞赏,像是在向幕后的职人致敬。
【佚民专栏】加拿大的“物业”
【港人移加636/佚民专栏】最近一年一度麦当劳的大富翁活动又开始了,简单而言,就是购买某些食品,就会送两张大富翁贴纸,有机会抽中“物业”或麦当劳的食物优惠,若储齐一套物业就可以赢得丰富奖品,也就是搞搞噱头吸引消费。去年对这项活动没有太在意,就只是吃一吃东西储一储贴纸,今年看到门市可以免费取阅游戏的棋盘,便拿一张看看究竟有什么“物业”。
【阿朗专栏】加拿大简约结婚仪式
朋友的婚礼当天,仪式在新郎的家中举行。新郎是香港移民的第二代,而我,作为新娘的见证人,成了她在场唯一的“家人”。由于新娘的家人无法从香港赶来,我便肩负起了这份责任。婚礼主持人到达后,仪式正式开始。他循例询问大家是否有任何人反对这桩婚事,现场各人对望而笑。随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一对新人完成了简单的誓言仪式。而我,作为新娘的见证人,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见证这段幸福的开始。
【咕菇固专栏】加拿大蚊子也慢活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乐园,即使走出了对蟑螂的阴影,地球讨厌的物种还是有许多,加拿大依然充斥着可恨的蚊子,特别是在夏天时,有时我会想模仿西人的优闲,装模作样的在后花园坐一个下午,必定会遭到一身“蚊赧”。成为牠们口中的自助餐。
【陈鹉专栏】中文,在加拿大的“鸡肋”人生
【漂流教室】说实在的,在加拿大,中文仿佛成了最廉价的语言。教中文的时薪,可能还停留在《老友记》热播的年代,几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这不是语言的问题,是地位的问题——中文在这里的地位,低到连尘埃都要说:“你别挤我!”
【纯一专栏】久违的中秋团圆
【港人移加633/纯一专栏】这个中秋,是我自2016年以后第一次在香港和爸妈一起过节。那年我十六岁,还在念书,觉得中秋就是放假、吃月饼。没想到一转眼,已经快十年没在家过这个节日。
【佚民专栏】坏车步行十三公里
【港人移加632/佚民专栏】刚过去的周五,买了不到三个月的二手车又忽然坏掉了,要借助室友同事的“过江龙”,也就是搭电后,车子才能重新启动。因为是入手后第二次遇到同样情况,我们为免麻烦,还是决定让车子入厂检查一下。上周六将车子送到位于士嘉堡的车房后,师傅说可能要到周一才能有时间检查。眼看蓝天白云,阳光也不太猛烈,转念一想,反正也很久没有走远路了,不如就走回家吧。
【阿朗专栏】在得来速通道出丑了
【港人移加627/阿朗专栏】在加拿大,“得来速(Drive-through)”算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商业服务形式,特别在快餐店,咖啡店等餐饮行业中较常见。这项增值服务方便驾车人士,在不下车的情况下完成购买或办事的流程。听说TimHortons是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得来速”订单占其销售比重很高。
【咕菇固专栏】千里共婵娟
至于多伦多的中秋气氛向来是一言难尽,即使很多中式超市算是尽力布置,张灯结彩似的,但也只看出纯粹是为了卖出他们的月饼,而且这边的月饼五花八门,除了香港的,什么咸的南的北的,反正只担心他们是否真的卖得出?毕竟很多两个月前的糭依然在冰格中等待有人带它回去。但虽然中秋并不是加拿大的传统节日,偶然看到一两盏灯笼海报,还是感受到加拿大的包容。
【陈鹉专栏】新移民AI创业骗局 黄金梦还是镜花水月?
【漂流教室】近来,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上,AI教学广告如潮水般涌现。无论你是在听歌、看节目,还是滑手机放松,总会突然冒出一段熟悉的话术:一对夫妻、几位朋友,或是某位自称来自美国、加拿大的“专业人士”,用流利的国语向你推销一个“零成本、零经验、零风险”的AI生意。
【纯一专栏】香港日常快靓正
【港人移加629/纯一专栏】这次回到香港,最先注意到的不是天气,而是街头巷尾多了日本品牌。药妆杂货、生活用品,二手奢侈品、寿司拉面等,感觉比以前更密集。
【佚民专栏】马路上的礼仪
【港人移加628/佚民专栏】看多了网络上的车祸、roadrage的影片,有时候脑里就充斥着一股负面的能量,驾车时总是感觉路上的其他司机全都怀有敌意,大家就像F1赛场上的车手般,不知为了什么而拼个你死我活,即使刚刚拿到驾照的新手们,心态不正也会很快染上坏习惯。久而久之,马路上的一些礼让行为,无奈地成为了十分稀有的场面。
【阿朗专栏】受到种族歧视了
那天,我在东约克的一间华人超市购物时,被一名带着小孩,相信是顾客的人士,向我直问某货品价钱。当时我没有思考太多,第一个反应是回答说我不知道。不料,这位相信是顾客的人士,面露不满,语带责备地向我说:“你不是在这里打工吗?”那一刻我呆住了。事出突然,我不知道如何回应,只好转身离开。
【咕菇固专栏】在Google地图上思乡
【港人移加626/咕菇固专栏】有时候我在加拿大搜索一些地方时,总是无意识的把我送回香港,大概是加拿大有些店舖名跟香港的重复了,而我又不太清楚他们确切的英文店名,所以就这样莫名其妙被“传送”回去,而且多伦多总是充斥着太多“香港地”,什么朗豪坊、时代广场。偶然看到,心头还是像被针轻轻刺痛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