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久站久坐爆青筋=靜脈曲張?專家教分症狀 3招預防避免皮膚潰瘍

雙腳青筋暴現,有否想過自己患上「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主要成因是,靜脈血管壁失去彈性或靜脈瓣膜功能不良,導致靜脈出現擴張或扭曲。根據統計,美國約有23%成年人有靜脈曲張問題。在香港,工作時間長、久坐或久站更是患上靜脈曲張的高危因素,不少市民都會忽略腿部靜脈曲張帶來的併發症。

靜脈曲張4大早期警號 忽視恐皮膚潰瘍

其實靜脈曲張可由不同原因導致,當中以「下肢靜脈曲張」為最常見的類型之一。本文將集中講述下肢靜脈曲張,並教怎樣從生活習慣和健康檢查等方面預防。

腿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下肢靜脈血管系統由穿通靜脈、淺層靜脈及深層靜脈組成。靜脈中的血液主要靠四周的肌肉組織協調,肌肉收縮時便會壓迫血管,擠壓血液往前行,將血液帶回到心臟。

此外,靜脈血管裡有單向瓣膜,以防止血液倒流。當先天性靜脈血管壁彈性不足或靜脈瓣膜不健全,而腹腔或下肢靜脈內壓力上升時,便會使血液滯留於靜脈中,導致靜脈擴張及扭曲,形成「下肢靜脈曲張」:

  • 初期的靜脈曲張病徵可以非常輕微,患者未必能發現。
  • 長時間站立後,靜脈曲張患者大多會感到小腿皮膚痕癢、肌肉抽筋、下肢水腫和腿部沉重脹痛。
  • 站立時,可以觀察到腿部會出現明顯的藍色、凸出或變形的靜脈。
  • 患者於後期更會出現足部皮膚色素沉澱、變色或變硬,更甚者可出現皮膚潰瘍和形成傷口。

靜脈曲張4類高危族群

懷孕的婦女由於荷爾蒙改變及體重增加,患上靜脈曲張的機會亦會增大。過胖或有遺傳因子的人士均是高危族群。此外,隨年紀增長,靜脈血管彈性亦會降低,變得容易患上靜脈曲張。很多人都知道長時間站立是靜脈曲張的高危因素,但其實長時間坐着也會導致靜脈曲張。

3招預防靜脈曲張 坐多少分鐘應換姿勢?

  1. 可於日間穿著漸進式醫療壓力襪,選擇專業透氣的漸進式醫療壓力襪可以預防靜脈曲張及防止腿部腫脹。在選擇適合自己的壓力襪時應先量度腿部尺寸,避免太緊或太鬆。
  2. 避免過重,恆常進行適量運動及注意均衡飲食,以保持理想體重。
  3. 避免久站或久坐。長時間站立會增加下肢靜脈的壓力,可以選擇原地踏步或進行簡單腳部運動,刺激血液回流心臟。久坐人士應每30鐘至少更換姿勢一次和避免翹腳。

如懷疑自己患上靜脈曲張,可諮詢醫護人員意見。如有需要,醫護人員會安排超聲波檢查以作診斷,再決定治療方案,切勿諱疾忌醫。如果持續不處理,情況可以惡化並出現併發症。日常可以自行多做腿部皮膚檢查及改善生活習慣,當出現明顯病徵時應及早求醫,盡早進行檢查,那便可以擁有美麗和健康的雙腿。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 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 蔡嘉敏

 

延伸阅读:久坐患糖尿心脏病率高2倍 6招减风险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