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唱作人李珏熙襲警上訴駁回 官指口供不合邏輯 

23歲音樂唱作人李珏熙於前年10月佔領運動中,於警方在添馬公園驅趕示威者時,用...

預算案:跨專業辦公室檢討工務工程指引

近日社會對基建項目超支問題甚為關注,政府計劃設立一個跨專業辦公室,全面檢討工務工程指引。 &...

預算案:緊守「用者自付」原則

作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他有責任確保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兼顧短、中、長期的需要和發展。 ...

預算案:爭取非主權地區身分加入亞投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已於上月正式投入運作,本港正爭取以非主權地區身分加入。 &#x...

預算案:港有條件擔當新興市場融資平台

新興市場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會愈來愈大,曾俊華認為,香港有足夠條件擔當這些市場的融資和資金管理平台。 曾俊華表示,已要求金管局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建立平台匯聚投資者、銀行和金融業界,為不同的基建項目,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預算案:加強宣傳「一帶一路」

國家正開始推動「一帶一路」這個長遠的發展策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一帶一路」具體成效不會一朝一夕...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任亞視臨時清盤人

亞視風波不斷,近日再遭主要投資者王征入稟清盤,案件今於高院就委任臨時清盤人進行聆訊。司法機構本將案件...

預算案:港擁「一國兩制」獨特優勢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市場自由開放、規管制度高效透明、與國際標準高度接軌,有能力抵禦外圍市場動盪帶來的衝擊。 曾俊華表示,展望未來,本港應該繼續發揮這些優勢,在國家深化改革、發展經濟和對外開放,提供適當的支援。

預算案:全職運動員上升六成

政府在2012年成立70億元「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向香港體育學院提供財政資源,為運動員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同時發掘和培訓有潛質的年輕運動員。 曾俊華指出,自基金成立以來,全職運動員數量已上升六成。香港運動員近年在國際比賽的卓越成績有目共睹,有助推廣運動,吸引更多國際賽事在香港舉行,提供發揮所長的機會,亦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提升國際地位,發展體育產業的潛力。

預算案: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年內推出

為了培養社會支持文化藝術的風氣,推動本地專業藝術發展,政府去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的「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將於今年推出。 曾俊華表示,試驗計劃會以配對形式,協助較具規模的藝團和藝術機構提高籌募私人捐款和贊助的能力,擴闊財政來源,推廣捐助文化。

預算案:額外注資2000萬助粵語電影打入內地

政府計劃額外注資,協助粵語電影打入內地。 曾俊華表示,港產粵語電影是本地文化的重要...

衝擊立會3青年上訴遭駁回 即時服刑

前年佔領運動期間,網上謠傳立法會將審理「網絡23條」,一批示威者以鐵馬及磚塊等衝擊立會,其中4人承認...

預算案:設計創業培育計劃名額增至90家

政府於去年宣布運用5億元,推動時裝業發展,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推行「時裝業發展措施諮詢小組」的三...

預算案:辦國際賽推動善用電動車退役電池

政府一直推廣使用電動車,當局正積極增加和優化充電設施和推動公共交通車輛使用電動車。 曾俊華表示,隨著電動車愈來愈普及,退役電動車電池的數量會增加。這些電池在退役時仍然可以儲電並可再加善用。政府會在今年舉辦一項國際比賽,推動業界研究善用退役電池。

預算案:增撥2億元安裝交通探測器

政府自去年起,已透過網站data.gov.hk,以數碼格式免費發放5000項公共資料,便利業界開發更多流動應用程式。政府會完善現有的資訊系統,研究連結和整合香港的空間數據,包括架空、地面和地底的設施位置和相關資料,促進資訊科技的應用和發展。 政府又會增撥2億元,在部分主要幹道安裝交通探測器,提供更多實時交通資訊,方便市民,提升運輸效率。

預算案:將軍澳新海水化淡廠設計工作展開

政府會應用最新的逆滲透技術,在將軍澳興建新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的設計工作已於2015年年底展開。該廠的食水產量由每日13萬立方米,可擴展至每日27萬立方米,供應本港百分之五至十的食水用量。

預算案:成立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

香港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創業基地之一,政府於去年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初創企業的生態環境,令本地產業更多元...

預算案:「創意智優計劃」注資4億元

政府公布多項措施支持本港創意產業發展,包括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4億元。 曾俊華指出,香港的創意產業有豐厚的基礎,發展潛力優厚,人才濟濟,政府會在市場原則下繼續推動創意產業健康發展。 他說,2009年成立的「創意智優計劃」,資助業界舉辦發展創意產業的項目。政府今年會注資4億元,優先支援新成立公司和培育人才。

預算案:電費補貼餘額有效期延至2018年6月

政府過去數年推出電費補貼紓解民困,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不少市民關注政府如何處理一次性電費補貼餘額。直至去年10月,7%合資格用戶仍未用完補貼,但紓緩措施有效期會在2016年6月底屆滿,政府會將餘額的有效期最後一次延長兩年,至201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