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陳雋騫專欄】一笛走天涯

曾經有人問我:「你會怎樣推廣古典音樂給年輕小孩一輩?」給我辦的話,應該會舉辦一場「棟篤笑着彈」,有講有彈,或許再擺放兩台鋼琴,讓我穿梭跑,製造多點蝦碌效果。「如果不讓你講話呢?」那就很難與觀眾互動交流。「如果只有一支牧童笛呢?」那,應該沒可能!

【陳雋騫專欄】鬍鬚

疫情防控再度放寬,現在出席宴會到台上大合照,也可以脫下口罩,便開始發現一個新景象:很多男士都留了鬍鬚。不難理解的,抗疫嚴峻時

【陳雋騫專欄】高尚.情操

最久違的一種晚宴,就是婚宴,防疫原因之外,到我這年紀結婚的朋友不多,難得一次,舉家赴會。同枱食客問:「你們當年結婚緊不緊張?」太太Happy,我十萬個擔心。「擔心搞得不好失禮嗎?」此其一,更擔心被外家看穿我是空心老倌。「不會吧!音樂文學世家,充滿才華啊!」這只是世俗眼光的高尚,真正的情操,我在外家家族身上一世都學不完。「他們很有錢嗎?」這時我開始後悔坐上了這一枱……

【陳雋騫專欄】博大精深

兩星期前寫過茶道,終於自己親身感受了一連三日由405Studio及茶卜太合辦的《探茶香FunFunFun》。

【陳雋騫專欄】戰爭的好處

下午課堂教授告假,兩個女兒又要留在家中準備考試,便乘機走出街,享受自己的MeTime,來到大會堂演奏廳。是指揮葉詠詩帶領的香港小交響樂團,聯同德國鋼琴家AlexanderKrichel演奏主菜《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一套嚴肅的曲目,為何現場過半是小孩和初中學生?直至碰見鋼琴家李嘉齡,才確認自己沒去錯地方。

【陳雋騫專欄】Hitch-hike的士

手執數百頁文件,可想而知一整天是如何的過:背對背緊接的會議及活動,一天的電話接到過半已經是奇跡,但晚上還要宴客。完結後,只見人人召Uber回家,當然人人亦主動提出順路送我回家,我亦一一道謝並婉拒,始終家住附近,截的士回家應該易如反掌,免得麻煩到別人。

【陳雋騫專欄】錯重點

回家再找大女兒做個實驗:你經常參與運動比賽,最需要擁有甚麼?「獎牌囉。」如果輸了,便一無所有?「會有了經驗。」如果田徑比賽中途抽筋呢?「我應該會坐在跑道上哭,然後等人救。」這時小女兒眼望着功課、抱着點不屑地說:「姐姐,是體育精神!抽筋跑不動,便爬到終點!」

【陳雋騫專欄】最自豪的宿醉

近排不論見同事或朋友,總覺得大家集體憔悴了不少,「因為困得太久,現在酒吧重開,便晚晚搏到盡!換來的,就是密集的翌日宿醉。」我極之同意,宿醉是最辛苦的生理狀態之一:頭痛、絞肚、疲倦等只是最輕微的症狀;眼睛是張開的,但腦袋好像不是平行運作的。嘗試閱讀一篇中文文章,卻看似外星文。如果要從零創作一些東西出來,所需要的意志力能量來把專注力拉回來,及得上要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韌力。所以最好,還是少喝為妙。

【陳雋騫專欄】抄

然後他發了過來,原來是司長看過演出後,在社交媒體分享了:「這是實實在在的香港好故事,有得聽、有得睇,又一分錢不用花,其他地方只有羨慕、妒忌的分兒,絕無複製的可能。」頓時明白朋友的意思,不過香港有言論自由,沒興趣斟酌個別逢政府必反的網絡作家,除了他寫的一個字:「抄」。

【陳雋騫專欄】打孖上

學習中第一個學期霎眼便過,我希望,亦相信是因為享受其中。即將要提交的三篇論文分別關乎政治學、行政法和公共管理,開學前的確擔心,始終少接觸。經過與別不同的課堂、具教學魅力的教授帶領著,從沒閱讀過那麼多學術期刊,繼而再思考,的確找到一直以來的MissingPiece!

【陳雋騫專欄】華山論美人

我這一代或以上的,相信對這些名字和這個假設性問題,共鳴會大一點。不過真的有人曾經這樣發問,他是我的弟弟陳卓鶱,問的時候他就讀五年班,只有十歲。更重要是他親口提問的人,就是查良鏞,我們熟悉的金庸!

【陳雋騫專欄】黐樂譜機

路過書房,便查看女兒們做功課的進度。小女兒正在做中文功課,指着一個詞語問:「爸爸,甚麼是發明?」即是本來沒有的,卻由人類創作了出來的工具、產品,甚至制度等。「即是做沉悶的功課也是有人發明的?」可以這樣說。那麼你最想得的發明是甚麼?「NintendoSwitch!」吓,電視遊戲機?

【陳雋騫專欄】剝蛋殼

切食材的準備解決了,有時候卻要面對另一厭惡性工作,就是剝蛋殼。全熟蛋容易,但我偏偏獨愛半熟蛋,又稱溏心蛋,因此剝蛋殼變得更具挑戰性,始終不可用力敲碎、需要從冰水裏取出來慢慢呵護,而且我永遠是每次烹調十隻,以防剝殼失敗的損耗,亦方便之後一次過隔夜醃製,加在翌日的湯拉麵。

【陳雋騫專欄】最佳護膚品

上月參與了藝術發展局的選舉活動,嘗試爭取音樂範疇代表席位。要參選,自然需要宣傳品,首要就是拍個人照。沒時間和資源底下,只在每天游泳的泳池旁,找了一位泳客,用手機拍了幾張,全程不過三分鐘,之後才在電腦加工,製作政綱宣傳海報。

【陳雋騫專欄】茶趣樂園

一年多前突然醒覺,可能是踏入中年的反思,覺得人過四十,便要開始保養身體,才能看着女兒們成長。於是從那一刻至今一年多,除了盡量天天抽時間游泳外,亦毅然把所有糖分戒掉。才發現自己可喝的,或飲用得最多的,不是水,便是茶。才一年多經驗,完全說不上對茶道有深入領悟,但興趣之門的確打開了。

【陳雋騫專欄】最不可靠的父親們

姨仔與連襟邀請我們到他們家慶祝我的生日,只見他們一家曬得黑燻燻,原來一家愛上了划獨木舟。初次划獨木舟,正是去年暑假最後一天,幾家人一起到海下。那天風平浪靜,舒適無比,一眾一口氣划到對岸,再跳進水中浮潛。之後打算起程繼續划至更遠,便聽到姨仔大呼:「哎呀!我的獨木舟呢?」因為她忘記把獨木舟綁在一起,浮潛的時候已不知獨木舟漂流到哪裏。這時小孩們興奮莫名,立刻要成立一隊獨木舟搜尋隊,鬥快尋回。

【陳雋騫專欄】鬼魅的愛心

八年前搬到九龍居住前,家住港島西半山。一個維港之隔,卻有着這明顯的分別,就是萬聖節。可能萬聖節主場通常都落在中環蘭桂坊,加上現在居住的大廈鄰居較年長,曾經一家人扮鬼扮馬敲鄰居的門,差點把老婆婆鄰居嚇至心臟病,被責罵一番後,只取得一塊沒包裝的餅乾,孩子們失望之外,亦不敢再驚動其他鄰居。

【陳雋騫專欄】電話.靈媒

我每天駕駛的家庭車,避震器是用氣壓的,卻可能用量頻密,開始出現漏氣情況。於是每天接送女兒們上課外活動時,從如常車內聽音樂,漸漸變成關掉音樂,打開車窗,因為她們要聆聽著每經過凹凸不平的路面,避震便會發出響亮的漏氣聲,然後兩姊妹便會興奮無比,但我卻知道離破財之日不遠。送進車房,便借來弟弟平時較少駕駛的兩座位跑車,用作暫時性代步。

【陳雋騫專欄】聲音印記

剛剛是我的生日,整個星期收到眾多生日祝福,當然感恩,亦同時緬懷。緬懷未有互聯網時代,說句生日快樂,遙距通常是打電話,跨國當然是郵寄生日卡,亦有特別驚喜地突然出現在你家門前。今年卻在排山倒海的社交媒體祝福訊息和手機訊息之中,收到自己最好朋友,但是現在定居德國的一條錄音,是WhatsApp過來的,估計都是生日祝福之類,頂多加入他三個可愛兒子的祝福。沒多留意,便繼續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