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濫藥致死減少的真正原因是... 市長和專家意見南轅北轍
【星島綜合報道】溫哥華市長沈觀健 (Ken Sim) 讚揚由警方主導的打擊溫哥華市中心東區犯罪的特別行動小組所取得的成效,並聲稱該小組有效減少了吸毒過量事件。
在11月5日的市議會會議上,沈觀健轉述了溫哥華消防救援服務部門的數據:在「攔河壩」(Task Force Barrage) 行動計劃成立後的前6個月(2月至8月),吸毒過量事件減少了約 36%,相當於減少了 1200 宗求助電話。
他說:「我知道有人質疑這些數據是否真的能證明生命得到了挽救。吸毒過量求助電話減少了1200 宗,這難道還不足以證明生命得到了挽救嗎?」
但一些公共衛生專家對吸毒過量求助電話的減少與警力增加之間存在某種關聯的說法提出了異議。
西門菲沙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卑詩省藥物濫用研究中心研究員德貝克(Kora DeBeck)表示,目前缺乏證據顯示兩者之間存在關聯。
她說:「我對市長的這種言論感到非常失望,本來可以被視為一句隨口之言,不予理會,但實際上事關人命。認為警務工作對過量用藥死亡人數有如此大的影響,這種說法不符合證據和數據,這是不負責任的,是對公眾的極大不負責任。」
自2024年以來,公共衛生機構注意到北美地區的過量用藥死亡人數呈下降趨勢。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副首席醫療官萊西申(Mark Lysyshyn)表示,這一下降趨勢可能是由於藥物供應的變化以及人們用藥方式的轉變。
他認為「藥物的毒性可能略有降低」。「一個更顯著的趨勢是,人們吸毒的方式正在改變,逐漸從注射轉向吸入。有理由相信,吸入毒品更安全一些。例如,在我們設立的受監管吸入點,過量用藥的案例明顯少於受監管注射點。」
官員表示,「攔河壩」的目標是打擊暴力犯罪並瓦解組織犯罪網絡。
警方和市長根據數據顯示,與2024年同期相比,該地區的暴力犯罪率下降了18%,搶劫案下降了44%,以此來宣傳該行動的成功。該行動的預算為560萬元。
其他鄉鎮沒有「攔河壩」行動
在11月5日舉行的市議會會議上,溫哥華警察局和溫哥華消防救援服務部門面臨超支問題,一些反對派議員,如Rebecca Bligh 和 Pete Fry對市長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從素里到北溫哥華再到彭蒂克頓,卑詩省的每個轄區都顯示過量用藥死亡人數顯著下降,但在其他鄉鎮並沒有『攔河壩』行動,但也降低了過量用藥的死亡人數,所以證據在哪裡?」
溫哥華警察局長拉伊(Steve Rai)的回答是,警方正在與邊境安全部門和其他合作夥伴在全省範圍內進行執法工作。「全省過量用藥死亡人數的下降,應歸功於更大規模的執法行動。消防局和衛生部門都有功,但『攔河壩』行動確實幫助我們的城市和社區。」
沈觀健並提出一個問題鼓勵反對者來深思,暗喻這個行動成本並不高:「在我看來,生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既然大家對這項成本的有效性有很多爭論,那麼如果挽救了1200條生命,平均每條生命的成本不到5000元,這個假設是否合理?」
卑詩省藥物濫用中心的米洛伊醫生(M.J. Milloy)表示,研究表明,打擊犯罪的措施可能會增加致命藥物過量的風險,因為這會降低人們使用藥物過量預防中心或美沙酮診所的可能性。
「這會導致人們改變以往獲取和使用毒品的習慣,而這本身就是藥物過量的風險因素;逮捕毒販也會導致人們尋找新的毒品來源,這同樣也是藥物過量的風險因素。」
對於專家的意見,市長辦公室未回應記者查詢。
圖:加通社
v01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