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長者必讀
传入的 cat_slugs: %e9%95%b7%e8%80%85%e5%bf%85%e8%ae%80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997
最大页数: 100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16498, 7316465, 7315488, 7314676, 7314512, 7314536, 7314489, 7313605, 7313458, 7313690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30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27

1種飲水習慣恐致大腸癌!腸道毒物多3.4倍 連大腦都有?

【大腸癌】飲食習慣與罹癌風險息息相關!有醫生指,有一種飲水方式是大腸癌「幫兇」,導致腸道一種有害物質的數量高出3.4倍,甚至會隨著癌細胞擴散至全身。近日一項最新研究亦指出,這種有害物質同樣存在於人腦,更可能與認知障礙症有關!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Facebook專頁發文警告,1種喝水習慣與大腸癌相關。他提到,近年有研究發現,在大腸癌細胞裡找到的塑膠微粒(微塑膠)數量,是正常大腸組織的3.4倍。這些塑膠微粒更會隨著癌細胞增生,甚至轉移到其他器官。

大腸癌細胞有微塑膠!甚麼是塑膠微粒?

喝樽裝水等飲食習慣 易吞微塑膠引發大腸癌

錢政弘醫生形容,塑膠微粒就算不是造成大腸癌的元兇,也算得上是幫兇。塑膠微粒普遍存在於各類日常用品當中,就連喝水、啤酒、海鮮、海鹽等食物其實受到塑膠微粒污染,每人平均每年攝取約39000至52000顆微粒。

常喝樽裝水,或使用膠袋、膠杯等容器盛載湯類和食物,就會有更多塑膠微粒進入身體。因為即使是一般室溫,這些塑膠容器也會溶解出微粒,被吃進體內後被腸道黏膜吸收。有研究發現,常飲樽裝水的人每年可能額外攝取約90000顆塑膠微粒,而喝自來水的人只會攝取到約4000顆微粒。因此,錢醫生建議,平日出門應該自備水樽裝水或飲品。

微塑膠侵佔人腦肝腎 8年份量增50%如1隻湯匙

2025年2月一項於《Nature Medicine》發布的最新研究,證實微塑膠對人體的影響日益嚴重。美國新墨西哥州大學藥物科學系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016年逝世的28人和2024年逝世的24人的器官樣本,在大腦、肝臟和腎臟裡均發現了微塑膠。其中,在大腦的微塑膠是肝和腎的7至30倍,約佔大腦重量的0.48%。在2024年樣本當中,人腦微塑膠量較8年前大增50%,份量更相當於1隻塑膠湯匙。另外,團隊亦收集了1997至2013年死亡人士的腦組織樣本作對比,發現人腦存在的微塑膠量呈顯著上升趨勢。

在分析的樣本當中,有12人是認知障礙症患者,而他們大腦中有著更多的塑膠微粒,甚至多達10倍。帶領團隊的藥物科學系教授Matthew Campen指,此研究不能證明是微塑膠導致了認知障礙症,或是認知障礙症的病徵導致微塑膠更易堆積在大腦。但有鑑於環境當中的微塑膠正以指數級增長,因此接下來須作出更大努力了解微塑膠會否對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健康狀況產生作用。

微塑膠微小如細菌 食安中心教2招減少攝取

香港食安中心指,「微塑膠」即是微細的塑膠,可能會污染環境及危害海洋生態,甚至會進入食物鏈,被人體攝取。歐洲食物安全局把微塑膠界定為大小介乎0.1至5000微米之間的不規則形狀塑膠混合物,可微小如某些細菌,也可大如1顆黃豆。

在海洋環境中,可發現不同源頭產生的微塑膠,既有來自磨砂皮膚護理產品等的微小顆粒,也有從大件塑膠廢料分解出來的碎屑。食安中心提醒,在烹煮魚類和海產前應徹底清洗乾淨,特別是要把可去除的內臟除掉,可減少攝入微塑膠。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患認知障礙症恐失自理能力 專家教打麻雀最護腦 必學7招提升大腦功能

甄志強逝世|傳因打波心臟出事亡 拆解心源性猝死風險 常做運動不煙不酒也中招?

久坐奪命|專家揭日坐7小時 壽命每年減28日 3大奪命坐姿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病

特朗普下令重啟核試  美國33年來首次 中方促美恪守禁試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