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先兆?菲律賓3.5米巨型「末日魚」擱淺 引民眾恐慌
菲律賓東民都洛省羅克塞斯市(Roxas City, Oriental Mindoro)本月16日出現罕見景象,一條長約3.5米的巨型皇帶魚(俗稱「地震魚」或「末日魚」)被發現擱淺岸邊,最終死亡。事件迅速引起當地關注,數以百計居民湧至現場圍觀拍照,但由於近月菲律賓頻繁發生強震,不少人憂慮此事是「地震前兆」,引發民間議論。
據菲媒《Brigada News》報道,目擊者稱,當時這條銀白色皇帶魚在岸邊掙扎片刻後便失去氣息,隨後被海浪沖上岸。羅克塞斯市農業局接報後即派員前往現場,確認這條魚屬於深海皇帶魚,並採集樣本以分析其死亡原因。

據菲媒《Brigada News》報道,目擊者稱,當時這條銀白色皇帶魚在岸邊掙扎片刻後便失去氣息,隨後被海浪沖上岸。《Brigada News》截圖

菲律賓一名漁民聲稱在花蓮7.2級地震前30小時,捕撈到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令人猜測兩者是否有關。REGIONAL TV截圖

菲律賓一名漁民聲稱在花蓮7.2級地震前30小時,捕撈到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令人猜測兩者是否有關。REGIONAL TV截圖

菲律賓一名漁民聲稱在花蓮7.2級地震前30小時,捕撈到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令人猜測兩者是否有關。REGIONAL TV截圖
皇帶魚為深海魚類,體形細長,可長達8米,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之一。牠們一般棲息於200至1000米深的海域,只有在重傷、生病或受海底活動干擾時,才會游向淺水區。因此,每當皇帶魚現身,民間往往視之為地震或海嘯的徵兆,因而得名「地震魚」。
然而,海洋學家強調,目前並無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皇帶魚的出現與地震活動有直接關聯。菲律賓海洋研究專家指出,皇帶魚更可能因海水溫度上升、洋流異常或水壓變化而誤入近岸,導致擱淺死亡。
由於菲律賓在過去兩個月連續出現多宗6級以上地震,部分居民仍感不安。當局呼籲民眾切勿迷信傳聞,並提醒若再次發現異常海洋生物,應避免接觸或搬動,立即通知地方政府或農業部門,以協助研究與確保公共安全。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