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拆局:戰略判斷調整突出「風險挑戰」 強化基礎研究解決「卡脖子」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四中全會)昨日在京閉幕,通過關於制定第十五個「五年規劃」(2026-2030年)的建議。會議定調「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的時期」,要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未來5年要做到「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加強原始創新」,堅持擴大內需,擴大對外開放,目標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全文大概將於幾天之後公佈。全會公報相較5年前對「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判斷,全會對中國的發展作出新的定調。由以往的「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改為「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分析認為這一改變同愈益激烈的中美競爭和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有關。
體現中央的底線思維
面對新的變局,全會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這充分體現了中央的底線思維。」中新網引述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表示,把形勢看得更嚴峻些,為應對「重大考驗」做好準備;必勝信心則源於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產業體系、豐富人才資源這些實打實的家底。
「十五五」時期的主要目標為: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
首次提出「加強原始創新」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十五五」的重中之重,要求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其中「加強原始創新」是首次提出,顯示要強化基礎研究,解決「卡脖子」問題。
「這次把新質生產力與創新做了更緊密的結合,明確了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源頭。」董煜指出,這意味著教育、科技、人才鏈條將進一步打通,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進一步深度融合。
四中全會列席代表、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雷表示:「我所從事的是量子科技研究和產業化發展方向,在十五五規劃當中,我看到量子科技是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角度進行推動的,那對於我們後期在量子科技方面的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同時也給予我們巨大的信心。有信心和動力形成我們自主可控的產品,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我們科技強國建設走深走實。」
同「十四五」的建議不同,本次「十五五」的建議新增了「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字眼,顯示振興低迷樓市的用意,同時提出「人口高質量發展」,以應對老齡化、低生育的長期趨勢。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