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4招做好風險管理|彭永東

2025年對強積金(MPF)而言,可說是「收成與改革並行」的一年。根據積金評級(MPF Ratings)及市場統計數據,今年首三季MPF成員人均賺逾港幣43,300元,是去年全年回報的一倍以上。單在9月,人均帳面增值約1.09萬元,帶動整體資產突破1.5萬億港元,創制度成立以來新高。
「守得住」更關鍵
市場一片叫好,但越是回報亮眼的時候,越需要保持冷靜與紀律。因為在高位的市場環境中,「守得住」比「贏多少」更關鍵。
從宏觀層面看,上月環球市場迎來罕見的「黃金九月」。美聯儲九個月以來首次減息,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0%至4.25%,刺激風險資產大幅反彈。標普500指數全月上升3.5%、連創八次歷史新高;MSCI中國指數亦上升近9.8%。減息預期加上油價回落、美元走弱,令市場氣氛明顯改善,也推動了MPF基金表現轉強。根據BCT的數據顯示,普遍成員在減息前轉向保守基金避險,但在減息落實後短短五個交易日內再度轉回高風險基金,反映港人對退休資產的反應越趨成熟,懂得靈活部署,積極回應市場變化。
同時,制度層面亦迎來重要里程碑。立法會通過了「全自由行」首階段附屬法例,標誌着強積金制度邁向更靈活與自主的新時代。新制讓 2025年5月1日或以後新入職的僱員,可在每個曆年內至少一次,將僱主強制性供款累算權益轉移至自選的強積金計劃個人帳戶。這意味著打工仔不再被動接受公司預設的供款計劃,而可主動挑選低費率、高表現基金,提升長遠回報與透明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更表示,第二階段方案將於明年展開諮詢,屆時自由度有望進一步擴大,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正邁向更成熟的市場化格局。
面對市場轉勢與制度革新,打工仔如何抓緊機遇,同時管理潛在風險?筆者建議可從四方面着手:
一、檢視基金費用與淨回報
同類基金的管理費或許有些微差距,長遠而言侵蝕複利效應。定期比較不同計劃的費率與績效,是保障回報的第一步。
二、分散資產,平衡波動
不宜集中於單一市場或資產類別,應按年齡、風險承受度與目標,分配於股票、債券及預設投資策略(DIS)。
三、設定再平衡紀律
市場上升時可過度偏重高風險資產,建議每半年或每年檢視組合比例,保持長期穩定。
四、善用自願性供款
若財力許可,可透過定期自願供款累積複利效果,以長線視野提升退休儲備。
強積金制度邁向「自由行」時代,是成員主導理財的關鍵轉捩點。制度進步帶來更多選擇,但也提醒著個人需承擔更多決策責任。當市場回報亮眼之際,更應保持紀律與理性,以穩健步伐累積長遠退休保障。
彭永東 IPP Financial Advisers Limited 董事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