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积金4招做好风险管理|彭永东
2025年对强积金(MPF)而言,可说是“收成与改革并行”的一年。根据积金评级(MPF Ratings)及市场统计数据,今年首三季MPF成员人均赚逾港币43,300元,是去年全年回报的一倍以上。单在9月,人均帐面增值约1.09万元,带动整体资产突破1.5万亿港元,创制度成立以来新高。
“守得住”更关键
市场一片叫好,但越是回报亮眼的时候,越需要保持冷静与纪律。因为在高位的市场环境中,“守得住”比“赢多少”更关键。
从宏观层面看,上月环球市场迎来罕见的“黄金九月”。美联储九个月以来首次减息,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至4.25%,刺激风险资产大幅反弹。标普500指数全月上升3.5%、连创八次历史新高;MSCI中国指数亦上升近9.8%。减息预期加上油价回落、美元走弱,令市场气氛明显改善,也推动了MPF基金表现转强。根据BCT的数据显示,普遍成员在减息前转向保守基金避险,但在减息落实后短短五个交易日内再度转回高风险基金,反映港人对退休资产的反应越趋成熟,懂得灵活部署,积极回应市场变化。
同时,制度层面亦迎来重要里程碑。立法会通过了“全自由行”首阶段附属法例,标志着强积金制度迈向更灵活与自主的新时代。新制让 2025年5月1日或以后新入职的雇员,可在每个历年内至少一次,将雇主强制性供款累算权益转移至自选的强积金计划个人帐户。这意味着打工仔不再被动接受公司默认的供款计划,而可主动挑选低费率、高表现基金,提升长远回报与透明度。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更表示,第二阶段方案将于明年展开咨询,届时自由度有望进一步扩大,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正迈向更成熟的市场化格局。
面对市场转势与制度革新,打工仔如何抓紧机遇,同时管理潜在风险?笔者建议可从四方面着手:
一、检视基金费用与净回报
同类基金的管理费或许有些微差距,长远而言侵蚀复利效应。定期比较不同计划的费率与绩效,是保障回报的第一步。
二、分散资产,平衡波动
不宜集中于单一市场或资产类别,应按年龄、风险承受度与目标,分配于股票、债券及默认投资策略(DIS)。
三、设定再平衡纪律
市场上升时可过度偏重高风险资产,建议每半年或每年检视组合比例,保持长期稳定。
四、善用自愿性供款
若财力许可,可透过定期自愿供款累积复利效果,以长线视野提升退休储备。
强积金制度迈向“自由行”时代,是成员主导理财的关键转捩点。制度进步带来更多选择,但也提醒著个人需承担更多决策责任。当市场回报亮眼之际,更应保持纪律与理性,以稳健步伐累积长远退休保障。
彭永东 IPP Financial Advisers Limited 董事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