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除癮】借鏡台灣中西醫合療經驗 加拿大慈濟治療情志病有方

- 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主任魏嘉宏。星島記者黃憶欣攝
【星島記者黃憶欣報道】許多新移民抱怨找不到家庭醫生,想見到專科醫生也需排隊等候,因此不少人轉向求助中醫。慈濟加拿大分會今年3月在溫哥華開設加西區首間中醫門診,目前有8位醫生排班駐診,至今已造福不少病人。
由於在台灣的慈濟醫院擁有綜合中西醫的龐大醫療陣容和資源,延續慈濟志業結合醫、教、研三大方向,慈濟中醫診所頗受民眾信任,確實可幫助解決溫哥華的醫療困境。
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主任魏嘉宏表示,半年多來,雖然求診病人還是華裔佔大多數,且多半是傷科、復健,也有越來越多非華裔嘗試針灸治療痛症,例如腰痠背痛、膝關節和風濕等。
其實慈濟中醫團隊自2017年起每兩周一次前往原住民部落義診,後來疫情之故中斷,2023年恢復義診服務,收效良好,病人對針灸和自然療法的接受度很高,5至6成病人針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
針對目前卑詩省乃至於加拿大,精神問題對衛生當局來說可謂相當棘手,然中醫對治療精神情緒病已有悠久歷史,是可以幫助療癒的。

魏嘉宏在治療情志病方面採用針灸和中藥並重。星島記者黃憶欣攝
- 【相關新聞】慈濟設加西首間中醫診所 國際名醫莊義興將傳承教學
- 【相關新聞】慈濟舉辦國際中醫研討會 望中西醫合療成加拿大趨勢
魏嘉宏說,中醫理論將精神疾病稱作「情志病」,情志對應到身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衍生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反應。
他表示:「如果肝氣不順,人就容易暴躁發怒;如果脾弱,思慮就弱,容易想太多、食慾差,也會產生焦慮的狀況;對應到心,則是喜的情緒過度,造成情緒不穩、躁動,容易失眠;至於悲傷、恐懼則對應到腎。」
魏嘉宏說明,中醫在治療情志病方面,是採用針灸的方式調整氣血和臟腑虛實,再搭配中藥調理,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實際上以我執業經驗來說,失眠、焦慮的個案大部分都獲得緩解,逐步減少對西藥的依賴,恢復到日常的情緒反應。」
另在精神問題中的酗酒、煙癮,甚至大麻、毒品成癮的治療方面,魏嘉宏說,中醫可透過針灸某些穴位,再配合中藥調理,但他表示,目前沒有患者因為癮症而來求助慈濟中醫門診,可能由於華人原居地都是以西醫戒斷手段為主,例如在台灣,大麻和毒品是不合法的,染毒者一律強制勒戒,跟加拿大情況完全不同。
魏嘉宏表示,據知本地的煙毒勒戒所提供多樣化康復方式可供選擇,其中也有針灸,證實中醫的確可以幫助治療癮症,但在衛生當局規管之下應如何納入中醫這一塊還需要進一步討論。慈濟長期以來推動中西醫合療,也是藉由西醫來證實中醫可以幫助治本。
V02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