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全國悼念原住民寄宿學校「巨大創傷」

【星島綜合報道】加拿大總理卡尼周二(30日)在國會山莊向紀念活動現場的民眾發表講話,承諾聯邦政府將「以實際行動實踐紀念之義」。當天是第5年的全國真相與和解紀念日(National Day for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9月30日也被稱為「橙衫日」,旨在紀念寄宿學校制度的倖存者以及那些永遠未能回家的人。
在「緬懷逝去的兒童」紀念活動上的演講中,卡尼表示:「我們銘記寄宿學校制度所造成的巨大創傷。」
他說:「作為政府和全體人民,我們以承擔責任來銘記歷史。」

加拿大總理卡尼(左2)、總督西蒙(左3)於國會山莊紀念活動。CBC
在1857年至1996年間,約有15萬名原住民兒童被迫進入教會辦的、由政府資助的寄宿學校。
這些學校遠離他們的家庭和社區,環境惡劣,經常發生虐待事件,學生被禁止使用母語。
據估計,約有6,000名兒童在這些學校期間死亡,但專家認為實際死亡人數可能遠高於此。
卡尼對和解的承諾並非人人都信服,一些民眾在活動現場抗議政府的新重大項目法案(即C-5法案)。
在卡尼發言期間,一名抗議者舉著一塊標語牌,上面寫著「和解?簡直是偽善!」,「C-5」字樣被火焰圖案環繞。
原住民領袖普遍譴責C-5法案,他們擔心該法案會允許聯邦政府在追求經濟發展時忽視原住民的權利。
加拿大總督西蒙(Mary Simon)於2021年成為首位擔任此職位的原住民人士,並在國會山莊的活動上表示,推動和解的歷程激發了她的勇氣,也讓她有時感到憤怒。
「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西蒙說,「不平等現象仍然存在,我們都有責任終身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
西蒙表示,她希望未來原住民青年能融入加拿大社會,同時不放棄自己的文化認同。
她說:「在那裡,他們可以充分展現自我,追求自己理想的職業,並為社區做出貢獻,無論成為教師、醫生、護士、水管工,還是其他任何職業,都可以。甚至可以成為總督。」

在渥太華舉行的活動包括祈禱、音樂表演以及寄宿學校和日托學校倖存者的演講。
參加活動的60年代收養計劃倖存者諾林(Charlotte Nolin)表示,和解關乎「所有加拿大人」。
諾林說:「我們應該銘記這些孩子,記住他們為我們國家進步所做出的貢獻。」
因紐特族(Inuk)長者、寄宿學校倖存者埃維克-卡爾頓(Reepa Evic-Carleton)表示,寄宿學校和殖民統治的惡果至今仍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她說:「我親眼目睹了強制遷移和與故土分離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以及由此引發的身份認同、精神健康等一系列問題。」
埃維克-卡爾頓曾在寄宿學校學習10年,她說,在那段日子裡,她無法使用母語,也無法傳承自己的文化,而且她還親眼目睹了老師對學生極其粗暴的對待。
她說:「我也親眼見證了我們族群的堅韌精神,以及我們如何始終傳承自己的文化、語言、價值觀和傳統習俗。」
聯邦保守黨黨領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寄宿學校制度是「大政府、『渥太華一言堂』思維模式的產物」,並承諾要終結這種政府權力濫用行為。
聯邦新民主黨國會議員伊德盧特(Lori Idlout)在另一份媒體聲明中呼籲聯邦政府採取更多措施,真正實現和解。伊德盧特是新民主黨原住民事務評論員,也是因紐特族人。

在多倫多,數百名民眾周二聚集在菲利普斯廣場(Nathan Phillips Square),慶祝原住民文化和藝術,並悼念寄宿學校的受害者。其中一位是沃爾什(Carole Walsh),她說她的母親曾被送往安省Sudbury附近的寄宿學校。
「我的母親在5歲時就被從祖母、姑姑和叔叔身邊帶走。」她說:「她在學校裡不允許說自己的語言,甚至不允許唱歌。她被迫說英語。進入寄宿學校後,她還遭受了性虐待。」
克里斯約翰(Pamela Chrisjohn)在菲利普斯廣場活動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原住民的農業習俗。她表示,看到這麼多民眾渴望了解原住民文化和寄宿學校的歷史,她感到非常感動。
「像這樣的活動,實際上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加拿大的真實歷史。」她說:「我發現,許多新移民也對我們的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我認為,作為個人,我們能做的只有繼續溝通、分享。」

周二有數百名身穿橙色服裝的人士在溫哥華的卑詩大學(UBC)校園內舉行了跨世代步行活動,以紀念橙衫日。
作為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來自赫威特蘇姆(Hwlitsum First Nation)原住民部落的麥肯齊(Dana-Lyn Mackenzie)表示,寄宿學校的倖存者日漸老去,親身經歷的講述越來越少,但他們的家庭和子女仍然承受著創傷的折磨。
她說,今年的步行活動著重強調年輕人在此事中的重要作用,希望他們能展現倖存者的堅韌精神。「如果我們不站出來發聲,不傾聽真相,不為和解而努力,不採取行動,那麼誰來做這些事呢?」
(圖:加通社、CBC)
V11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