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84】月餅也是預製的 你吃還是不吃?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84】月餅吃還是不吃?這是個問題。
手機沒有農曆,早就不知道家鄉傳統節日的準確時間,但是商家不會忘記。於是孩子爹去大統華,買了月餅回來。吃完,又買回來。就是管不住這個crave。
作為飲食習慣早已改變的移民和中年人,我認為是不應該多吃月餅的。但是每年,我都會要孩子爹去買幾個回來。無他,應景。這是身為前文藝青年的我無法治癒的情懷病。
就事論事,月餅這種食物真的不是好食物。不管什麼口味,歸根結底都是一回事:高糖高碳水。
就我的個人體驗,碳水是嚴重影響思維速度和銳度的食物。至於糖,更是百病之源,人人喊打。但是人人都愛吃甜食。我們的祖先在森林裡和動物鬥智鬥勇,有一頓沒一頓,刻下了吃糖保命的永久基因。
所以健康飲食習慣就變成了一件需要自制的難事。對我而言,零糖是目標(雖然不可企及),低碳是常規操作(必須嚴格執行)。只有保持健康體魄,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應付中年人和打工人的高強度運轉。
所以母國年輕人中流行的「白人飯」就是最佳選擇。
我熱愛「白人飯」,因為我不擅長做飯,因為我不願意花時間做飯,更因為「白人飯」在我看來,確實是全世界最健康的飲食方式。肉食只需煎和烤。牛排,雞排,雞翼,豬排,都可以在二十分鐘內搞定。關鍵是這二十分鐘,我不需要站在爐前,一刻不停地翻炒。至於蔬菜瓜果,就更簡單,生吃就是。西蘭花,燈籠椒,芹菜,生菜,聖女果,黃瓜,胡蘿蔔,連花菜都可生吃。至於kale,arugula,生菜,這些我童年時並未見過的葉子菜,早就取代了我從小吃到大的白菜,莧菜,空心菜。無他,無需油鹽耳。
而我們從小吃到大的中餐,豈止只需要油鹽。生抽,老抽,糖,醋,味精,一樣不能少,薑,蔥,蒜,辣椒,都是必備品。不但如此,各種葷素搭配帶來的細微差別更是為美食家們津津樂道。但是口味為王,可能其實就是食材不夠好,比如重慶碼頭苦力們煮在老火鍋裡的下水。搭配繁複,可能其實就是主菜不夠份量,比如我們湖南人號稱當家菜的農家小炒肉,筷子翻個遍也夾不到幾片肉。
只能說明一點,咱們華人古代時,一些人富餘到食不厭精,另一些人窮困到搜腸刮肚。當然,前者人數連後者零頭都不到。
當然,全世界都一樣。白人起點也差不多。華人是米養活的,西人就是麵養活的。到現在,走到加拿大任何一所學校,看看孩子們的飯盒,麵食仍然是最主要和最常見的食物。
也沒毛病,地球上人口多嘛。
這一代年輕人,也不過是依賴科技發展,有了解放個性的可能,於是不再願意在填肚子上浪費時間,所以才發現,「白人飯」,這種被為博大精深飲食文化驕傲的同胞嫌棄的吃法,原來好處多多呢。
更需要感謝科技的是,預製菜也登上歷史舞台。Costco和沃爾瑪一排排的冷藏櫃和冷凍箱裡,一盒盒一包包的熟食,半熟食,和事先醃製,只需烤箱加工的食物,不都是預製菜麼?
剛好預製菜這個話題,在母國媒體上受到熱烈討論。據說是一個高大上的餐館賣的菜都是預製的,激起了公憤。
也是啊,國人花大把錢下館子,就是要吃熱鍋現炒的新鮮食材,怎麼能拿冷凍箱裡的東西糊弄人呢?
說到新鮮食材,我暑假回國,又去了鄉下叔嬸家,又吃了一次現殺現做的雞,鴨,魚,肉。沒有多餘調料,沒有烹飪技術,依然鮮得讓人嘖舌。食材新鮮,確實是王道。
但是,問題是,「現殺現做」,只可能小作坊經營,不可能大規模運作,注定只會是存在於小範圍的奢侈。
當然,農業文明時代,沒有冰箱,人們倒是只能現殺現做。但是要我回到那時候,每天為了一張嘴就耗盡所有時間精力,我百分百願意留在我的科技時代,吃預製菜。
我相信那些對餐館賣預製菜義憤填膺的人們,也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他們討厭的,其實不是預製菜,而是預製菜賣出「現殺現做」的價格。他們氣憤的,是作假罷了。
至於「預製」本身,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誰沒吃過呢。方便麵算不算預製的?據網上數據,一年全球銷量逾千億份。
再把概念範圍擴大點,餅乾,蛋糕,cereal,麵包,都是預製的。月餅也是預製的。
你吃還是不吃?
撰文:語冰
圖片:AI
---------------------------------------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
T0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