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牙恐致胰臟癌?研究揭1原因 患癌風險或激增3倍

胰臟癌致命率高,是香港第4大致命癌症。不過要預防患上胰臟癌,竟然要先從刷牙入手?近日有研究發現,如果不經常刷牙保持口腔衛生,有機會因為1因素,或令患胰臟癌風險大增3倍。
不刷牙恐致胰臟癌?研究揭1原因患癌風險或激增3倍
不刷牙為何易患胰臟癌?以美國紐約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針對了口腔衞生與胰臟癌發展的關係進行研究,結果於今年9月發表在《JAMA Oncology》期刊。







胰臟癌風險|哪些口腔細菌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研究人員使用了兩個流行病學隊列、超過12.2萬參加者的口腔樣本,檢測出了3種口腔牙周病原體、另外20種細菌和4種真菌,以評估哪些病原體與胰臟癌發展相關:
- 經過接近9年的追蹤期,有445人確診患上胰臟癌。
- 研究人員發現,3種口腔牙周病原體,包括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纏結真桿菌(E nodatum)和微小微單胞菌(P micra),均與胰臟癌風險增加有關。
- 另外有13種口腔細菌,以及真菌當中的念珠菌屬亦與胰臟癌風險增加有關。
- 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胰臟癌風險增加3倍以上。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口腔細菌和真菌是胰臟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口腔微生物群有望作為生物標記來識別胰臟癌高風險族群,從而有助醫療人員制訂個人化預防策略。研究作者之一、牙科博士及人口健康專家Dr. Richard Hayes則提到:「現時比以往更清楚的是,刷牙和使用牙線不僅有助於預防牙周病,還可以預防胰臟癌。」
預防牙周病正確刷牙4步驟
日本牙科醫生小川朗子曾表示,食物殘渣會在大約4至8小時內轉化為細菌。如果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就能在污垢轉化為牙菌膜之前將其清除;亦務必在每次進食後以清水漱口,或可以咀嚼無糖口香糖,以刺激唾液分泌。以下是正確刷牙4步驟:
- 第1步:牙縫刷
- 第2步:刷牙
- 第3步:牙線
- 第4步:漱口水
小川朗子補充,牙縫刷和牙線看似功能相同,但實際上有著微妙的差別:前者用於清除牙齒間牙齦側堆積的食物殘渣,後者則用於清除牙齒側面的污垢。
胰臟癌病徵不明顯 大便顏色響警號
胰臟癌是香港第4大致命癌症,在2022年錄得920宗胰臟癌死亡個案。根據醫管局資料,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影響生存率。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復發的風險也比一般癌症高。如果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胰臟癌: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預防胰臟癌必做5件事
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風險因素包括:
- 種族:黑人的風險較高
- 性別: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風險
- 抽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超重: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 飲食: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後、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並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胰臟癌的成因仍未完全明瞭,有可能是胰臟的細胞變異增生。大部份的胰臟癌指的是來自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不能完全防止胰臟癌的出現,不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有助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 戒煙:吸煙的煙霧中含有致癌物質,可以破壞DNA調節細胞的生長
- 保持健康的體重:體重過高增加患上胰臟癌的機會,如果需要減肥,建議採取漸進和健康的方式,以達到目標
- 經常做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機會
- 健康飲食:多進食水果,蔬菜和低動物脂肪食品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或使用適當安全措施
T1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